引言:在经历了快速发展的十余年,如今的中国车市正在进入一个调整期,如果用一个词来形容上半年自主品牌的市场表现,那"一半是海水一半是火焰"可谓再贴切不过,机遇有,阻力也很大。那么,面对合资品牌的压力,自主品牌的未来在哪里?不少业内人士认为出口或将成为自主品牌崛起的"撒手锏",对此笔者却另有见解。
自主品牌致胜路径:出口不是唯一
根据中汽协数据,2012年上半年,自主品牌轿车共销售142.33万辆,同比下降6.78%,占有率比上年同期下降3.60个百分点。而自主品牌让出的市场份额迅速被合资、进口品牌所占据,除日系轿车占销售总量的比重略有下降外,其它合资品牌轿车均呈上升趋势。另一方面,在国内市场遭遇销售瓶颈的自主品牌,在国外整车出口方面却遍地开花。统计显示,1-7月份国内整车出口累计57.7万辆,比上年同期增长27%,名列出口企业前五名的均为国内自主企业。
面对这一趋势,不少业内人士认为整车出口或将带来自主品牌的"第二春",但在笔者看来,作为世界汽车工业必不可少的成员,中国汽车企业未来势必将参与到国外市场的竞争,但出口不是唯一,练好内功更加重要。
"走出去":绝非逃避竞争之举
诚然,面对国内车市的疲软,"走出去"的确可以解决企业短期内的燃眉之急,但事实证明,走出去必须有准备。中国车企早在2003年前后便开始向国外市场探索,但由于自身实力的不足,大多只能指向低端市场。经过近十年的发展,中国汽车出口面临的低端市场、低档车、低价格、低利润、低质量的五低格局至今仍未改观。如果不从根本上解决实力问题,中国自主品牌轿车今后恐怕在国际市场只能成为低端车的代言词。
和竞争激烈的国内市场相比,国外汽车市场也绝非世外桃源。正如前通用汽车亚太区总裁卓亦凯所说:"出口到国外,就意味着要和全球最好的企业竞争,而且在成熟市场的利润率低,已是人所共知的事实。"由此可见,竞争激烈、利润低是汽车出口面临的普遍问题。而另一方面,随着近年来中国汽车市场的崛起,中国车企的世界地位日益增强,许多国家开始警惕中国汽车的涌入,贸易壁垒、不公待遇成为越来越多的中国车企需要攻克的难题。再加上目前世界经济形势的不确定性,以及未来人民币升值的预期,国内车企倚重国外市场的做法,也风险越来越大。
内为白刃相加的逐鹿之场,外为风雨摇曳的娑婆之地,国内自主企业唯有夯实实力,方可在日后有所作为。
一汽模式:练内功、做好本土
在国内整车出口的排行榜上,我们很少发现中国一汽的名字,然而在自主发展的道路上,一汽的脚步却异常坚定。
作为一汽自主事业的排头兵,一汽轿车始终潜心于对品质、科技、创新的追求,从而自2006年奔腾面世以后,奔腾品牌不但销量领先国内同行,还多次虏获J.D. POWER多个奖项。奔腾更为看重的还是用户体验与产品口碑,也正是依靠对品质的近乎苛刻的精益求精,不断创新与努力,6年赢得了近45万用户的青睐与选择,实现了"口碑铸就奔腾"的愿景。
2012年8月,伴随着奔腾品牌全新旗舰车型奔腾B90的隆重上市,一汽轿车自主阵容也愈发强大。奔腾B90充分体现了一汽轿车多年来在研发与制造领域的高科技技术积累,成为集魅力造型与五大科技优势于一身的自主中高级旗舰轿车的标杆。奔腾B90强化了奔腾品牌"科技"的DNA,它也将带领奔腾品牌进入科技驱动品牌的新阶段。
"进取不止"是奔腾品牌的精神,更是这个品牌的基因。以消费者利益为出发点,奔腾始终求新求变,由原先B70一款轿车,发展至今天B50、欧朗、B70、B90共同组成的覆盖经济型轿车至中高级轿车细分市场的奔腾家族,这种进取不仅带来了品牌的全面布局,更赢得了消费者的信赖与支持。
回溯奔腾之路,从最初并不被人看好,到今天成为自主事业的排头兵,正是因为这种进取不止的精神,才有了今天的成绩。可以预见,奔腾未来的路虽然还是不平坦的,但我们有理由相信奔腾未来的路宽广而美好。还如开头的那句话:出口并非自主品牌致胜的唯一路径,练好内功,做好国内市场更加重要,毕竟,中国人做的车必然要先赢得中国人的心。这一点,笔者认为一汽奔腾提供了不错的模式。
*以上文章留言只代表作者的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与立场。如果你有更多的见解,欢迎 投稿 分享。
404 Not Fou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