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工信部和发改委的一些领导在接受采访时,都表达了对合资自主发展模式的支持态度。工信部副部长苏波称"如果将合资企业的自主创新排除在外,就等于把中国汽车制造的主要力量排除在外,这意味着中国汽车发展的主体将不复存在",并透露,未来在政策制定上,合资自主与自主品牌将一视同仁。两部委定调合资自主,引起业界激烈讨论,反对声迭起。
政府为何支持合资自主?合资自主能否长久?合资企业的外方对其态度和策略为何?合资自主将给当前和未来的中国汽车业带来什么影响?我们就这些问题采访了科尔尼(上海)企业咨询有限公司丁涛先生。以下为其主要观点。
政府支持合资自主,或为学技术和留品牌
政府支持合资自主,或是出于以下目的:
1)学技术。政府或许期望,开发合资自主,合资企业里的中国工程师会得到锻炼。之前通过合资政策"市场换技术",仅学到了一点生产制造技术,而研发技术没学到。
2)做中国自己的品牌。卖车不仅靠技术,也靠品牌,以满足消费者对车的功能性需求和情感需求。中国汽车业发展这么多年,实际是在帮外资品牌树立形象,中国的大的汽车集团也仅仅是在为外资品牌打工。政府或许希望通过合资自主来做出一些源于中国的、中国自己的品牌。
技术难学到,品牌倒可留
短期不看好合资自主品牌。首先,获取技术不太现实。外方很注意不让自己的技术外流,在各方面对中国企业一直非常防范。合资自主车型多是外资车型换个标,前期平台开发这个最重要的工作都做好了,合资企业只需做一些后续的小改动和维护工作。学到这种技能对整个研发技术的提升没有太大帮助。即便以后能研究一些平台,也是很老的平台。
中国的汽车技术研发最终还是要靠中国的自主品牌企业,不管是奇瑞、吉利等传统自主品牌企业,还是上汽、东风、一汽等大集团的自主品牌。在它们的平台下做,才是根本。依靠合资公司的工程师学的那点东西,根本不能支撑中国汽车工业的发展。而且汽车业未来的发展变化还会很大,平台中的动力系统还能保留多少年,都很难说。总之,合资企业中能学到的技术是很有限的,而且根本不能触及开发平台。提高中国的汽车技术,不能靠50:50的合资企业。
第二,关于获得品牌,情况可能会好一点。利用合资公司的资源,中方投一半钱,外方投一半钱,去推广一个属于中国的合资自主品牌,外方的总部对这个品牌不会有太大的影响力(而对于外资品牌,合资公司的人没有多大决定权,主要决定权来自外方的母公司)。合资自主品牌中,如果有几个能够做起来,或者已经做到差不多的时候,若合资模式有变,假设中方能够拥有合资企业的主导权时,中方至少有运营成功的合资自主品牌,或可以通过资本或市场运作的方式,把它拿到自己手里。
如果合资结束后,中方没有有价值的汽车品牌,这其实是很危险的事情。所以从更长远角度看,做合资自主品牌可能使中方掌握有市场影响力的品牌。当合资自主品牌变成中国可以利用的品牌时,合资自主的益处才会体现出来。
合资外方欲以最少的技术,换低端车市场份额
合资企业的外方对做合资自主是很矛盾的:技术可能会因此流失,但同时,销量和市场份额也会提升。他们在找一个平衡点。
合资企业基本未涉足小型和微型车这些自主品牌占据较大份额的低端市场,一个重要原因是,以外资品牌进入低端市场,对其品牌形象有影响。另外,中国市场经常是,老车型好几代的都会在市场上卖。怎么进入低端市场?老车型怎么处理?合资自主品牌为其提供了一个出路。
合资的外方会考虑,给多少技术就能控制低端车市场,比如,把一些无所谓的、不核心不重要、不超过中国现有水平(中国企业从国外买来的技术,已经很好了)的技术给出一点点,同时多换取一些市场份额,进入低端市场。
品牌力高的外方更愿意推合资自主,品牌力低的更谨慎
不同合资企业外方对合资自主的态度不一。品牌力较高、技术领先性较强、文化更开放、在低端车市场车型较少的合资企业,会更愿意发展合资自主品牌。最开始推合资自主的是本田、通用、日产,它们在低端市场上车型较少,觉得市场上需要这样的合资自主车。本田本来就没有什么低端车。通用的企业文化比较开放,如果它认为合资自主有益,可能会有一些作为。
而大众在合资自主方面只属于后来跟进的,它本来就有一个比较低端的老车型桑塔纳卖得还较好,为什么要换成合资自主品牌?另外,大众跟中国企业博弈了这么多年,很有经验,对中国政府的目的很清楚,对技术保护也非常敏感。
而韩系作为一个中端的品牌,本身的品牌价值就没有比自主品牌高太多,去做一个合资自主品牌,跟自己品牌的定位差距不是很大,那它会更谨慎一些。而且,合资自主品牌不仅会对自主品牌产生不利影响,对韩系车也是一个冲击。
合资自主品牌做大后,会脱离外资品牌的渠道
目前合资自主品牌有和外资品牌共享渠道的,也有建独立渠道的。以后做大了,应该不会和外资品牌放在一个渠道里卖。外资的车系品牌数已经够多了,如果以后推出的合资自主品牌多了,可能脱离出来。从管理的复杂度、品牌形象拉开来说,分渠道还是比较好。
合资自主品牌虽然是一个新事物,但因其借用了外国的技术基因(即便平台和技术很老,但是稳定性还不错),产品质量应该不会差。所以其品牌推广应该比纯自主品牌要容易,代价会小一些,时间也会短一些。
当然对合资自主品牌来说,持续的推广和不断的投入也是必要的。同时,其售中和售后服务体系如何,能否提供与外资品牌相当的服务(尤其是以后分渠道后),对合资自主品牌的成败也是很重要的。
发展合资自主的短长期利弊
发展合资自主有利有弊。弊处很明显:
1)若为学技术,是达不到目的。
2)对真正的自主品牌是一种打压。
不过从另一个角度来说,这也可能促使自主品牌进一步提升自己的产品质量、研发水平,推出能和合资自主品牌抗衡的车。
从长远来看,发展合资自主品牌也有益处:
1)这个品牌完全是在中国市场产生的,并且假设中方能掌握这个品牌,若中国的合资模式发生变化,中方仍然有有市场影响力的品牌,并可能将其转化为真正的自主品牌。
2)做合资自主后,中方对合资企业的控制力可能会有提升。现在,中方在一些关键点上,都控制不到,比如研发,研发控制不到,对供应链也就控制不到。
3)做合资自主,中方对一些零部件的使用有决定权时,对中国汽车零部件产业的提升也是有帮助的。现在合资企业的一些核心零部件的采购,合资企业没有决定权,它必须通过外方总部的审核。
总的来说,如果合资自主品牌做成功了,且在合资关系解体时能变成我们真正的自主品牌,为中国的自主品牌增值,才算是真正有益的。
404 Not Fou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