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用车改革文件的出台,对汽车业而言,将开拓千亿元级别的消费市场规模。
《经济参考报》记者日前走访了多家车企及4S店,相关人士表示,因公务车规模较大,新政策将会对车企、经销商以及汽修行业的市场需求和现有业务带来深刻改变。公务用车改革文件的出台有望在一定程度上刺激私车购买需求,对汽车行业将是长期利好。
意外
2016年私车市场将增两千亿
“很多人第一反应是政府限制公务车购买会造成市场整体萎缩,其实不然。”一汽大众总经理办公室公共关系科经理李鹏程告诉《经济参考报》记者,换个角度来看,公车消费减少也就意味着私车消费将要增加。
据某东风日产4S店针对客户背景做过的统计显示,“职业”一栏填写公务员的购车消费者比重最近半年呈直线上升的趋势,甚至占总购车者的比例超过五成。该店负责人分析称,这一轮公务员购车潮正是始于去年有关公车改革的传闻甚嚣尘上之时,有些地方的公务车改革走在了前面,当地一些公务员购买私车都是两到三辆,以满足全家人的用车需求,预计这种公务员买私车的趋势还将延续半年到两年时间。
有专家表示,目前公务车的保有量大约在180万辆左右,光是中央本级2013年的公务用车购置及运行费就达到了42 .53亿元,全国性的公务车采购市场规模还没有官方的权威数据。如果按照传闻中的3000亿元作为假设的话,车改到位后每年减少的支出将达到1500亿元以上,照此推算,到2016年底如果实现公务车改革目标,而这类用车需求转移至私车购买市场的话,保守估计私车市场的购车和售后需求将增加两千亿元左右。
本次公务车改革的主要内容包括取消一般公务用车;普通公务出行将由公务人员自行选择社会化的方式以及适度发放公务交通补贴;取消副部级以下领导干部用车和一般公务用车等。同时车改文件明确给出了“时间表”———2016年底全面完成。
据了解,为响应中央的总体部署,目前已有多地展开了公务车处理工作。记者21日获悉,山东省枣庄市党政机关的103辆公务用车将进行公开拍卖,如此大规模的政府公车拍卖在山东属首次。目前,通过公开招标方式,中标评估机构已经对部分被清理的公车进行了价格评估,拍卖后收入将全部上缴国库。
目前一般厅级单位用车以雅阁、天籁、帕萨特等B级车为主,而县处级部门以速腾、马自达6为主,减少公务用车整体影响B级车需求,却会拉动A级车的需求。一般而言,公务员在选择私家车时,倾向于选择比公务用车更低一个级别的车,因为A级车价格相对便宜。今后公务员购买一辆以上A级车的比例估计会很高。
冲击
车企内部或现部门整合潮
对于车企而言,尤其是像奥迪这种拥有相当一部分公务车市场份额的企业,这一轮改革又将给他们带来什么影响?多位业内专家就此接受了《经济参考报》记者采访。
中国汽车流通协会常务副会长沈进军表示,过去像奥迪等企业专门有大客户部,针对公车采购而设立。而现在这个部门盈利势必大大缩减,受到较大冲击。这些部门是过去特殊时期的产物,占有一定优势,而随着市场的开放,他们的优势也逐渐丧失了。未来车企内部可能会出现一阵部门整合潮。
北京北辰亚运村汽车交易市场中心信息企划部部长郭勇表示,公务车改革对于奥迪等知名车企是有一定短期影响的,但是由于奥迪仍有较大的私人消费市场,所以这种短期影响不是根本性的,而奥迪产品在更新换代、技术革新方面仍然具有明显的市场优势。
李鹏程表示,由于奥迪A6主要针对公务用车市场,因此奥迪品牌在国内常以“官车”形象出现,新政策会对其销量造成一定影响。但是,奥迪旗下还有A1、A3、A4、Q3、Q5、TT等面向私人用户的进口车,并且在“双18”政策出台后,奥迪A 6也逐渐淡出公车采购范围,因此,奥迪系列车型也越来越少依靠公车采购生存。近年来,公车购买量在一汽集团的营业额中的贡献比重已越来越小。
北京海淀区某一汽奥迪4S店的一位经理也告诉《经济参考报》记者,公务车改革制度的出台对于奥迪而言反而是个转型的机遇,奥迪公司今后将更注重私人客户用车的开发,将工作重心放到经济性和实用性强的车型上,以改变以往人们对于奥迪是“官车”这种普遍认知。
“如果真要说对业务造成了什么负面冲击的话,那就是维修保养业务这一块。”北京市某东风日产4S店的负责人告诉记者,公车改革会对汽车回厂、保险、定保、维修、理赔等造成一系列影响,而这些业务恰好是4S店的盈利项目,过去这一块因公务车使用所带来的利润还是比较大的,但未来随着公车数量和使用频率减少,公车维修带来的利润自然也将减少。
沈进军建议,公务车存在的目的是为提高公务办事效率,因此可以采用变“买”为“租”的方式,在派车期间,因多数租车公司自带司机,所以减少了政府在司机等车务人员的费用投入;同时,用车人员、用途均有详细记录,能更好地杜绝腐败,也能提高公务效率;更能促进汽车市场加快技术创新、产品的更新换代,为二手车提供车源,使汽车行业得以循环发展。
利好
车市小幅回调长期受益
受公务用车制度改革推进消息影响,汽车板块出现在了当日A股跌幅榜首位,其中跌幅最大的为安凯汽车,下跌幅度为9.6%。尽管市场不捧场,但不少研究机构认为“公车改革”全面启动对汽车行业而言将是长期利好。
华融证券分析师付学军告诉《经济参考报》记者,自公车改革的意见出台后,汽车板块出现小幅回调,但改革的消息可能只是诱因,尽管其对自主品牌产生一定的不利影响,但其程度也相对有限。近两年公车采购量年均在50万辆左右,相比于2000万的年销售量仅占2 .5%。最主要的原因是,近两月汽车板块上涨了约17%,同期上证综指仅上涨3%,这就造成汽车板块获利回吐的动能较强,从而导致稍微有点风吹草动就会出现调整,总体而言这个消息对于汽车板块仍是长期利好。
中信建投研究员陈政认为,现在板块中仍存在低估值的业绩类汽车股龙头,极低的估值包含了非常悲观的预期,但目前整体经济和汽车行业需求相对平稳,沪港通可能触发汽车龙头股向香港及国际市场的接轨,加上行业整合、机制变革、国际化等因素将在中长期内为优质龙头车企带来可持续的中速业绩增长。
另外,针对备受关注的新能源车概念股,中金公司研究员认为,由于7月13日《政府机关及公共机构购买新能源汽车实施方案》中首次明确新能源车占公务用车的采购比例后,此次大幅缩减公车采购的总量,意味着公务用车需求对新能源汽车的拉动将受到影响,因此,新能源汽车的推广未来需要更多依赖市场化的手段。
欢迎订阅微信公众号《汽车行业关注》,第一时间汽车行业内幕消息,一起说说汽车圈子那些事。欢迎爆料!微信号:autoWechat
除了微博还有微信
敬请关注
微信公众号
autoWeChat
上汽集团年度销量落空,少卖百万辆
分享到
汽车行业关注(autochat.com.cn)01月08日报道——
1月5日,上汽集团公布销量快报显示,2023年12月整车合计销量63.70万辆,同比增长18.75%,1-12月累计销量502.09万辆,同比下滑5.31%。其中,2023年12月新能源汽车销量21.94万辆,同比增长53.16%,前12月累计销量112.29万辆,同比增长4.61%。据了解,上汽集团计划2023年力争全年整车销量达到600万辆,同比增长10%以上,实际仅完成销量目标的83.68%,与目标相差近百万辆。
上汽集团销量不济,多因其合资车企销量下滑。据了解,上汽集团旗下包括上汽大众、上汽通用、上汽通用五菱三大主要合资车企。
从集团层面来看,上汽大众是上汽集团的利润奶牛,远高于上汽通用和上汽通用五菱。数据显示,2023年上汽大众累计销量121.50万辆,同比下滑8.01%,其中2023年12月销量为14.26万辆,同比增长17.41%。
上汽大众拥有奥迪、大众、斯柯达三大品牌,分别布局豪华、主流、中低端市场。零售数据显示,2023年前11月上汽大众(不含斯柯达/奥迪)累计销量104.08万辆,仅次于比亚迪汽车。车型方面,上汽大众最畅销的车型是朗逸,为30.71万辆。据了解,上汽大众将于2024年推出途观L Pro、全新帕萨特、新款Polo、ID.NEXT量产版和一款紧凑型SUV,途观L和帕萨特均是上汽大众畅销车型,2023年前11月累计销量14.09万辆、16.64万辆,ID.NEXT则与一汽-大众ID.7 VIZZION的姊妹车型,后者于2023年12月15日上市,新车推出AIR、PRO、PRIME三款车型,售价区间为22.7777-26.2777万元。
除了大众品牌外,其它两个品牌的表现均不大乐观。以上汽奥迪为例,旗下在售车型包括A7L、Q5 e-tron、Q6,三款奥迪在市场上的存在感并不强。数据显示,2023年前11月上汽奥迪零售2.24万辆,其中奥迪A7L累计销量1.40万辆。
作为一家一度与南北大众扳手腕的合资品牌,上汽通用坐拥凯迪拉克、别克、雪佛兰三大品牌,同样涵盖高端、主流、中低端市场,在销量上长期位居国内乘用车销量排行榜前列,然而近些年上汽通用影响力却大不如前。数据显示,2023年上汽通用累计销量100.10万辆,同比下滑14.45%,其中12月销量10.48万辆,同比增长11.21%。
2023年内,别克品牌推出新一代君越、新款君威,同时积极布局新能源汽车市场,推出别克E4、别克E5两款电动车,其中别克E5于2023年4月上市,提供包含续航545km的标准续航版本、续航620km的长续航版本以及续航603km的艾维亚四驱版本,售价区间为16.99万元起。据了解,别克E5定位中大型纯电SUV,是别克首款基于奥特能纯电平台打造的纯电动车,采用别克最新LOGO以及最新的家族设计语言。别克表示,到2025年底,别克将推出5款奥特能平台车型,整个上汽通用则会推出10款。
至于上汽通用五菱,2023年全年销量140.31万辆,同比下滑12.31%,其是上汽集团体量最大的品牌,而销量下滑的原因主要还是因为宏光MINIEV并没有以往那么热销,微型电动车市场已经趋于饱和。
自主品牌方面,上汽乘用车(含名爵/飞凡/荣威)销量同比增长17.50%至98.60万辆,其中12月销量同比增长57.54%至13.69万辆。此外,高端新能源品牌智己汽车在2023年销量3.81万辆,同比增长665.06%,目前在售车型包括L7、LS7、LS6三款车型。
销量承压下,上汽集团在财报方面也面临不小的压力。目前,上汽集团正处于电动化转型关键阶段,按照上汽集团今年在上海车展发布的“新能源汽车发展三年行动计划”,到2025年,上汽新能源车年销量达350万辆,其中自主品牌在新能源车整体销量中的占比将达70%。从目前来分析,虽然上汽集团对智己和飞凡两大品牌投入资源颇多,但想要实现回血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2023年12月,上汽集团宣布聘任三位副总裁:上汽大众总经理贾健旭、智己汽车CEO蒋峻、上汽乘用车分公司总经理兼飞凡汽车CEO吴冰升任上汽集团副总裁。此次上汽集团聘任的三位副总裁也均为70后,这也意味着上汽集团管理团队将更加年轻化,或许能为各大品牌的发展带来更积极的表现。
欢迎订阅微信公众号《汽车行业关注》,第一时间汽车行业内幕消息,一起说说汽车圈子那些事。欢迎爆料!微信号autoWechat
阅读量:0
*以上文章留言只代表作者的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与立场,如果你有更多的见解,欢迎投稿分享
分享到
网友评论网友评论仅提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新款途胜L上市!售15.98万起
11月26日,北京现代旗下新款途胜L正式上市。作为中期改款车型,新车针对外观和内饰进行调整,并对轴距进行了加长处理,动力方面继续搭载1.5T燃油版和2.0L油电混动版车型。作为对比,老款途胜L售价为1
观致汽车被强制执行1.24亿!
天眼查信息显示,11月25日,观致汽车有限公司(下称“观致汽车”)、观致汽车有限公司西安分公司新增一则被执行人信息,执行标的1.24亿元,执行法院为陕西省咸阳市中级人民法院。观致汽车有限公司成立于20
长这样!新一代奥迪Q5 Sportback官图发布
11月26日,奥迪正式发布新一代奥迪Q5 Sportback和奥迪SQ5 Sportback官图,新车将于12月起在欧洲上市。其中,全新奥迪Q5 Sportback起售价为5.48万欧元(折合人民币约
工信部通报:两家电动车企产品不合格
11月25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关于2023年度新能源汽车监督检查结果的通报》,检查发现共有9家企业的9个车型存在生产一致性问题。具体情况通报如下:一、存在生产一致性问题的车型(一)新能源乘用车,共
理想汽车最新周榜单出炉!
11月26日,理想汽车如期发布2024年第47周(11月18日至11月24日)销量榜单。首先先来看看中国新能源汽车品牌销量榜单,第47周比亚迪以9.59万辆蝉联榜首,领先一众车企,同时相比于第46周的
资讯
日产中国“雪崩”!
曾经如火如荼的日系汽车制造商们,如今好像开始出现叫好不叫座的局面。日前,日本三大汽车制造商丰田、本田、日产公布2022年11月在华销量,其中丰田同比下滑18.4%,本田同比下滑42.8%,最惨的是日产
这家车企月月销量最高,总裁不仅没有办公室还要站着办公
相比传统汽车企业,特斯拉作为一家成立不久的初创公司,一直以来给人一种“鹤立独行”的经营方式,这也让特斯拉已然成为了“创新、革命”的代名词。也正是如此,利润及股价实现暴涨的特斯拉,竟然连总裁都没有独立办公室,甚至还是站着办公。
大量途观L车主投诉颗粒捕捉器堵了
近日,从车质网上看到不少途观L的车主投诉上汽大众颗粒捕捉器堵塞的问题。7月份,关于途观L的投诉达到了85例,占投诉排行榜第三位,其投诉的问题为颗粒捕捉器堵塞扫造成的油耗飙升、启停系统失效、排气故障、车身附件及电器等问题。
东风公司h事业部:高端新能源品牌将于7月17日发布
东风公司h事业部官宣,新品牌将于7月17日发布。据了解,h事业部是东风公司旗下的高端新能源汽车项目。据了解,东风公司h事业部最早成立于2019年4月,主要是打造全新的高端新能源品牌,并取内部代号为“h”。作为东风全新高端新能源品牌,官方称h品牌将打造两个“高端”——品牌定位高端和市场定位高端,类似于一汽集团的“红旗”品牌。今年5月,东风公司h事业部公布了高管名单。h事业部由东风公司党委常委、副总经...
销量腰斩,BBA部分车型直降10万元
受疫情蔓延和零部件供应短缺影响,多家车企被迫停工或减产,导致4月汽车零部件厂商生产停滞,车市整体遭受严重冲击,其中豪华车市是受创最重的细分市场之一。据乘联会数据显示,2022年1-4月,累计销量排名前
撰稿人
最新24H热点 更多24H热点 >
最新资讯 更多资讯 >
最新汽车资讯 更多资讯 >
最新行业报导 更多行业报导 >
热点新闻
微信公众号
联系我们 老虎车网 电车报告 AutoBeta AutoTimes 报价宝
汽车行业关注所刊载内容之知识产权为虎传媒及/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等任何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