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数据分析报告广告行业点评经销商大全汽车报价经销商平台投稿
您的位置:汽车营销分析 > 资讯 > 行业动态 > 离职员工撰文:Uber靠压榨实习生维持所谓高效运营

离职员工撰文:Uber靠压榨实习生维持所谓高效运营

来源:汽车行业关注 猛将兄  评论()  2015-12-07 17:31:37

近日,一个网名叫“ 果冻的勺子”的网友号称是Uber的前运营助理(Operation Coordinator)因为离职受到Uber的诉讼,愤而撰文揭露Uber中国靠压榨实习生维持所谓高效运营的内幕。文章在网上发布后引发了强烈反响,许多Uber离职员工表示作者爆料完全属实。

作者以Uber广州为例,在最高峰时,实习生和正式员工的比例是7:1;实习生一天工资在30元-100元不等;实习生转正比例不足8%等。以下为原文:

为了不失公平性,开篇坦白。题主曾经为Uber的OperationCoordinator,中文名运营助理。现在被老东家追杀,变成了Uber的被告,事由是违反竞业协议。Uber 认为我作为组织架构最底层的运营助理角色,带走了大量公司的机密和核心技术跳槽竞争对手公司。拿到开庭通知的一刻,我才知道自己竟然有这样的本事,对于一个估值500亿的公司竟构成了如此的威胁。

题目很大,但是落脚点很小,我只想谈谈我心目中Uber 500亿估值背后的英雄。

O2O成功的一个核心因素在于地推,应该已经是业内的共识。当我们在讨论阿里的时候,强大的地推团队永远是绕不开的重要议题。当我们在讨论美团大众合并的时候,地推力量也被抬到了影响高层去留的决定性因素。当我们讨论饿了么的时候,5000人的地推和配送团队被认为是饿了么估值的重要资产。当我们在讨论Uber的时候……等等,他们好像一直在鼓吹自己的精英团队的概念,2个人启动一个城市,20个人做到每天20万订单,200个人对抗整个中国的打车软件……地推?哦,Uber不需要。

然而,这真的是真的吗?题主坐标广州,只谈所见之事,不妄加揣测。

Uber在广州巅峰的时候一周注册5万个司机,一天7000多个司机,正式员工20人,负责运营的只有8个人。我们来做一个简单的算术题,激活一个司机从审资料到平均3分钟,7000多个司机按20个全职员工,每人每天要激活350个司机,不吃不喝像机器一样激活司机账号,每个人要工作18个小时。除了司机账号激活,每天还有大量的司机问题邮件要进行回复,Uber广州的一个特色是线下注册网点,当时每个网点还要有Uber人员驻店指导。我承认Uber的员工是一群非常牛逼的人,但是再牛逼,这种需要分身的事情,他们也不可能违反自然规律做到。

那么这些工作是谁来做的呢?答案很简单,实习生。他们承担了Uber几乎全部的线下工作,但却从未出现在Uber的任何报告中,他们是Uber“不需要”的地推团队,Uber 500亿估值的幕后英雄。

有一组关于Uber广州实习生的数据:

1)Uber广州最高峰时,实习生和正式员工的比例是7:1;

2)平均每个实习生每天激活100个司机账号,回复100封司机/乘客邮件,工作负荷每天10小时;

3)最辛苦的实习生每天审核并激活400个司机/车的资料,工作负荷15个小时(用他自己的话,“一天下来手都是抖的”);

4)每个实习生一天工资30元-100元不等,最终结果要看月底考核老板的“评价”,考虑上面说的工作强度,平均时薪不过3、4元钱,为了不让工资看上去那么“可怜”,他们会给实习生每月派发Uber的打车券,而这些月底清零的打车券,也成了影响老板“评价”工资的重要因素;

5)实习生转正8人,转正比例不足8%,其余均被遣散。(题主刚入职Uber的第一周,就和4个实习生进行了“离职谈话”,原因是老板们觉得人太多一个个谈麻烦)。

总结下来,Uber广州的实习生们拿着相当低,而且相当不稳定的实习工资,每天超负荷地工作,承担了Uber绝大多数的线下劳动,得不到基本的职业保障,价值“榨取”完成后就被随意遣散。到这为止有人要说,“实习生密集型”的“无良企业”在中国其实并不少见,小题大做了吧。我想说的是,如果懂行的人都知道Uber在外国的骨干力量是Dops(运营经理),他们的人数和承担的工作都是公司的主要力量。一个城市可能有20个Dops,只有5、6个运营助理,再加非常少量的实习生。而在中国,情况完全相反,这无疑是一种歧视。

好吧,题主暂且承认国内“无良企业”确实不少。那么我们来谈谈另外一个问题——非法用工。继续补充上面的数据:

6)当时题主在的运营部门一共50个实习生,据题主了解,签订劳务合同的人数为0;

7) 其中7月份大学毕业之后仍然留在Uber继续“实习”的有13个人,比例达26%,他们当中签订任何形式的劳动或者劳务合同的人数也是0。题主不是法律专家,但是对于毕业生,不签订任何劳动或劳务合同,在国内应该是违反了劳动法了吧。

当时在题主的提醒下,老板们紧急辞退了一批已毕业学生(因为这件事题主提出,所以最后也是题主去找实习生谈话)。即便如此,也并没有将“非法”的实习生全部辞退,原因是他们中有些人工作还算给力,走了的话事情就没人做了,用老板的话,“他们得要找好交接才能走”。而当这些实习生问及能否给他们发正式offer的时候,老板们又支支吾吾起来,“哎,公司现在headcount比较紧啊,要等总部消息,放心只要你们能力达到标准,offer肯定会有的”。题主不去揣测老板们究竟有没有去向总部申请headcount,或者在Uber的系统里究竟有没有为这些实习生准备headcount。我知道的事实是,题主9月份离开的时候,依然有3位已经毕业的实习生在等待新人交接,而他们中实习时间最长的已经有5个月。依然保持着“非法”的身份,没有签订任何劳动合同,拿着微薄的工资,没有任何劳动保障。

不知道现在还算不算小题大做了呢?

如果题主不怀好意地煽动,完全可以把这个事情写成一个披着华丽外衣的万众瞩目的明星公司,实则是一个万恶的资本主义的丑恶面目,在华诱骗无知的在校学生作为廉价劳动力。对外只字不提他们的存在,对内用虚假offer的承诺,持续诱骗实习生超负荷工作,在为公司付出了血和汗之后,就把他们随意遣散,一切与他们无关,他们仿佛从来没有存在过。我知道的一个真人真事是,“丑恶的资本家”承诺一名实习生正职offer,诱说其放弃香港科技大学的offer,并让该实习生自费支付了7万元的违约金。然而在实习生放弃其offer后,Uber决口不提转正的事,而且据说现在该实习生已经离职了。

当我们在谈论Uber500亿估值的时候,我们有没有想过,疯狂的资本会傻到把仅仅一个绝妙的idea推到这么高的价格?在O2O的法则里,仅仅几个人,就能撬动一座一千万人的城市?英雄式的美国梦传播,掩盖了背后的血泪实事。

当我们在谈论Uber500亿估值的时候,我们应该坐下来好好谈谈。

当这些一天都没接触过司机,也没处理过乘客投诉的职业经理人们被公司和媒体包装成高大上的商业精英、成功人士的时候,有谁关心过那些被欺骗、被责难、被当做廉价劳动力榨取之后无情抛弃的实习生们?要知道他们曾经是最相信梦想的人,希望参与到一个可以改变世界的事情当中,然而现实给他们扇了一记狠狠的耳光。原来高大上的外企也是会骗人的,而且骗起人来比中国的无良企业更加卑劣,更加冷酷无情。

最后,如果碰巧有司机师傅看到这篇文章的话,我也想说明一下,当年你们在优步司机之家对他们质问、发难、辱骂甚至威胁人身安全的对象,不是十恶不赦的资本家,他们只是一个个涉世未深的孩子,连大学都还没有念完,每天拿着50块的工资,在办公室一站整整一天,晚上回去还要加班回复师傅们的邮件到深夜两三点,根本连参与公司决定的资格都没有,就这样被推到了最前线,代替背后的决策者承担了各种各样的指责和危险。他们全部是我们的孩子,当年是不是让他们背负了太多本应由那些批着外企精英华丽外衣的高管们承担的责任呢?

欢迎订阅微信公众号《汽车行业关注》,第一时间汽车行业内幕消息,一起说说汽车圈子那些事。欢迎爆料!微信号:autoWechat

    *以上文章留言只代表作者的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与立场。如果你有更多的见解,欢迎 投稿 分享。

    你访问的页面不存在
    404错误
    你访问的页面不存在
    404错误
      你访问的页面不存在
      404错误

    首页关于我们联系我们加入收藏刊例报价提交建议Copyright © 汽车行业关注 im4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