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数据分析报告广告行业点评经销商大全汽车报价经销商平台投稿
您的位置:汽车营销分析 > 资讯 > 行业动态 > 8大设问初判 2016乘用车行业走势

8大设问初判 2016乘用车行业走势

来源:汽车行业关注 金伯翰  评论()  2016-01-04 18:05:54

乘用车市场增速能达到10%吗?

去年,中国车市结束了持续多年的高速增长,在长达五个月销量同比负增长的时候,市场唱衰之声此起彼伏。就当所 有人都以为2015年将以“悲剧”结尾,四季度却迎来一次大反转,而这次反转的根本原因就是国家出台了救市政策。在1.6L及以下排量乘用车购置税减半优 惠政策出台后,我国车市已现大幅回暖态势。根据销量数据显示,去年11月,我国汽车产销延续了10月的回升态势,同环比均呈快速增长,产销量双双超过 250万辆,创历史新高。其中,乘用车销量同比增速从9月的3.26%增长到10月的13.34%再到11月的23.74%,回升势头明显。

2016年,1.6L及以下排量乘用车购置税减半政策会持续一整年,因此有业内分析人士看好今年乘用车市场走势,甚至认为乘用车销量增速会达到10%。但这似乎与目前国家经济形势及消费需求有些背道而驰。

崔东树认为,今年乘用车市场的增速将达到10%。2015年车市状况较惨,主要是因为中国整体经济形势走低,大环境“不给力”的情况下,车市很难有起色。 另外,在2014年底由于多座城市出台车辆限购政策,导致销量冲刺过猛,也影响了2015年的汽车市场。

虽然2016年中国经济还将持续放缓的态势,但国家不会任由其下滑,势必会出台一系列救市措施,保证国民经济 的平稳运行。届时,作为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汽车产业也一定会受到更多的“恩泽”。不仅如此,1.6L及以下排量乘用车购置税减半政策在今年一整 年都还将持续生效,从去年的效果来看,对市场的拉动作用很明显。

杜芳慈表示,今年乘用车或将无法实现两位数的增长。由于购置税减半政策效应,市场可能会出现一定程度的消费结构变化,利润相对较低的1.6L及以下排量乘用车的销量势必会有所增长。因此,许多车企可能会出现“虚假繁荣”,车卖的多,但利润并不大。

另外,由于一线城市汽车市场趋近饱和,以及限购限行政策的出台,销量增长的主体早已不在这些市场。虽然二三四五线城市的市场空间巨大,但短期内又不会迅速释放。因此,今年乘用车市场增速还将放缓,很难达到10%以上。

哪些政策将会给行业带来决定性的影响?

2015年的车市萎靡了大半年,但由于1.6L及以下排量乘用车购置税减半政策的及时颁布,才让车市在年终之时有了转机。可以说,在车市长期低迷,无力回天之时,国家政策的刺激会成为一针强心剂,直接带动市场销量。

看来,政策对于市场的影响依然很大。今年,除了持续全年的1.6L及以下排量乘用车购置税减半政策以外,我们还要关注哪些新的政策会对乘用车行业产生影响。

崔东树认为,今年会出台哪些政策目前还不好预测,但国家会针对市场经济的形势做及时调整。但是,从汽车行业的 宏观方面看,如果针对三四五级市场或农村市场出台相应政策,将对提升汽车市场销量有非常巨大的帮助。从去年的1.6L及以下排量乘用车购置税减半政策可以 看出,对该政策真正“感冒”的是一二线城市以外的市场。随着一二线城市汽车市场的饱和,政策将更多注意力集中在农村市场将是最合理的选择。

另外,从2015年国家发展形势来看,解决农民进城、农民生活问题已经成为重要的经济政策发力点。如果说,2016年有什么汽车政策有望出台,也有利于市场发展,应该是类似于“汽车下乡”的政策。

杜芳慈表示,虽然业内盛传的“汽车下乡”政策被官方辟谣,但或许最能提振2016年中国汽车市场的政策便是此 举。一二线城市的市场购买力虽然一如既往的强大,无奈“蛋糕”越来越小,销量很难再有更大的突破。可反观三四五线城市以及农村地区,还有广阔的市场空间, 如果国家能有相应政策出台,势必会带动整体车市的增速。

自主品牌的市场份额还会持续提升吗?

对大多数自主品牌车企来说,去年可谓是春风得意的一年。在目前车企目标完成度前十排行榜上,长安、长城均榜上 有名;吉利、奇瑞等车企也入围了前二十。长安首破自主百万辆大关,长城凭借SUV持续发力市场,而吉利博瑞冲破了B级车销量“天花板”,奇瑞也迎来了第 500万辆汽车下线。2015年,自主品牌的市场份额稳步提升,这种状态会在2016年持续吗?以此为契机,自主品牌是否能实现对合资品牌的反击?

崔东树认为,按照这样的趋势,自主品牌在2016年的市场份额还将有一定程度的提升,但达不到去年的增幅。毕 竟合资品牌拥有强大的实力,虽然去年“打了盹”,但今年势必会奋起直追,这也会很大程度上挤压自主品牌的市场空间。除此之外,从车型的角度来看,自主品牌 赖以生存的MPV与SUV市场在经历了销量高峰之后,增长幅度也会趋于平缓。

对于自主品牌而言,切忌不可被2015年的成绩迷住双眼。这份喜人的成绩单,更多的来自于抓住市场机会,而非在技术大幅提升。所以,当合资品牌发力之后,自主品牌依然面临极大的威胁。

杜芳慈认为,即便去年自主品牌表现优异,但并不代表2016年也会同样“精彩”。比起合资品牌,自主品牌无论从质量、技术、管理、品牌影响力等诸多方面都还存在着不小的差距。去年的市场份额大幅提升,更多的是由于自主品牌抓住了市场机遇。

虽然自主品牌向合资品牌宣战还为时过早,但并这并不妨碍自主品牌以小频率的步伐持续前进。

进口车市场如何转型?

2015年进口车市场下滑幅度约10%~18%,很多业内人士判断2016年进口车依然会呈下滑态势。未来中长期,进口车业务可能要进行重新定位。

另外,中国进口汽车贸易有限公司也于不久前发布了相关报告,去年以来,中国汽车市场变化超过预期,进口汽车市场更是出现持续性“供需双降”,面临库存持续走高、价格优惠幅度加大、经销商大面积亏损等结构性问题。

崔东树认为,进口车“供需双降”与库存指数居高不下的现象背后,是中国汽车消费市场的结构改变。换言之,中国 车市正在从“土豪时代”向理性回归,越来越多的消费者正将目光转向性价比较高的国产车型。曾经在进口车市场,大排量、超豪华车是主流,如今“实用主义”占 据了上风,与国产车消费趋势类似,中小排量的进口车数量增多。

进口车市场想要摆脱低迷,应该稳健发展,量化经营势必将越来越难,在个性化小批量生产的层面多做文章才能使进口汽车市场度过寒冬。

杜芳慈表示,随着跨国车企在中国的本土化比例越来越高,进口车市场的机遇将会越来越小。不过,对于消费者而言,这并非坏事。价格合理的国产车可以拥有进口车的性能与配置,何乐而不为?对于企业而言,未来进口车的发展方向会朝着辅助性产品的态势前进。

在不利的大环境下生存,进口车的落脚点应该在差异化生产与定制化生产上。即便如此,进口车未来几年都注定会面临不瘟不火的市场境遇。

轿车市场中哪些车型还有上升空间?

2015年,轿车市场持续低迷,特别是中高级车市场受SUV车型的影响很大。根据最新销量数据显示,2015 年1~11月轿车市场整体跌幅达6.2%。其中,小型轿车1~11月销量为158.03万辆,同比下滑了17.4%。曾经的佼佼者,如今都已凄凄惨惨。 2015年1~11月,雪佛兰赛欧三厢销量18.58万辆,同比下滑14.6%;威驰销量10.16万辆,下滑10.2%;奇瑞E3 销量3.21万辆,下滑46%。在B级车市场,状况也不理想。去年1~11月,B级轿车销量实现196.09万辆,下滑1.8%。南北大众两“兄弟”中, 帕萨特和迈腾虽然稳居榜单前两位,但是销量均出现下跌。2015年1~11月两车销量分别实现销售18.94万辆和14.36万辆,同比下跌9.4%和 26.7%。

按照目前的趋势,轿车市场低迷的走势将在今年延续。不过,整体情况的低迷不代表所有车型都没有机会。在轿车市场销量不佳的的大环境下,究竟哪个细分区域会出现增长空间?是A级车、B级车、C级车还是轿跑?

崔东树认为,从目前的整体形势看来,无论是A级车、B级车还是C级车的市场空间都比较有限。不过,这并不代表 它们都没有发展的机会。如果哪一款车型能够推出新能源版本,其销量就有提升空间。例如,在A0级市场,新能源车型的市场占有率已经达到30%,未来还有增 长的趋势。

杜芳慈表示,中国车市目前除了SUV市场以外,没有哪个细分市场可以被准确预测,似乎也没有哪个细分市场能看到很好的市场前景。

A0级、A级、B级甚至是C级车都有其不同且相对固定的客户群体,哪款车型更能满足市场及消费者日益丰富的需求,则会占有更大的市场空间。当然,这还要取决于企业在该细分市场的投入程度。

合资SUV能抢自主SUV份额吗?

2015年自主品牌的集体爆发并不是巧合,SUV车型的热销则是它们崛起的重要支柱。在自主品牌中,SUV车 型全面开花。除了长城这样聚焦SUV的企业外,长安、奇瑞、江淮、众泰、广汽传祺在内的许多车企的销量支撑也主要是依靠SUV车型。不得不说,在对抗合资 品牌上,SUV车型给了自主品牌超车的机会。而这样的表现,被合资品牌看在眼里。作为中国汽车市场曾经的引导者,怎可能任由自主品牌如此“疯狂”地占领市 场。

2015年年底,一大拨合资新车上市,吹响了SUV市场反击战的号角。那么,在2016年,合资品牌到底能从自主品牌手中抢回多少SUV市场份额?

崔东树认为,虽然去年年底,合资品牌集中发布了多款SUV车型,密集分部在各个细分市场。不过,若要谈到“打击”自主品牌,抢占更多的市场,还为时过早。

从目前的情况看,合资品牌并未提前预料到SUV市场的火爆,导致其反应略显缓慢。面对自主品牌在SUV市场如 潮水一般的攻势,合资品牌只能匆忙应对,这才有了去年年末集中发布SUV新车型的一系列动作。不过,新产品需要一定时间才能在市场上达到最佳表现。合资品 牌集中推出SUV车型已经迈出了反击的第一步,要得到市场与消费者的认可还需时日,预计在2017年会产生效果。

杜芳慈表示,合资品牌很难在2016年对自主品牌形成极大的威胁。自主品牌中,以长城汽车为例,由于它多年聚焦在SUV市场,已经赢得了市场认可及消费者口碑,自然就会有良好的销量表现。

反观合资品牌,虽然其质量与品牌力略强,但此前在SUV市场并未投入太大的精力,看到市场良机后有所动作,但毕竟发力较晚,若要从自主品牌手中抢走市场,还需时日。

家用MPV需求会迅速释放吗?

随着家庭结构的变化,MPV将加速进入家用车市场。自2009年以来,我国MPV销量整体保持逐年增长的趋 势。2012年,我国MPV销量为49.34万辆,2013年,MPV市场的销量为130.52万辆。2014 年,MPV市场累计销售185.6万辆,同比增长40.5%。数据显示,2015年11月MPV车型销量达到20.8万辆,同比增长7.7%。2015年 1~11月,MPV车型共实现销售178.9万辆,同比增长8.4%。

对于MPV市场而言,持续增长固然是一个积极信号,但更大的利好消息在去年扑面而来。2015年12月27日 全国人大常委会表决通过了人口与计划生育法修正案,全面二孩于2016年1月1日起正式实施。全面二孩政策的落地,让很多人看好MPV市场,特别是家用 MPV市场的兴起。但是,家用MPV市场相对于低端两用MPV和高端商务MPV市场,一直增长较慢,今年这种局面会有所改观吗?

崔东树认为,许多人看到国家放开二孩政策,都认为MPV市场迎来了春天。但从目前看来,该政策对MPV市场的 发展起不到太大作用。现今中国社会主要是由青年家庭组成,这种家庭要孩子的时间会比较晚。与此同时,我国社会老龄化问题也越发严重。客观的讲,家庭小型化 是社会发展的趋势,而这也是阻碍MPV车型发展的重要因素。

另外,在自主品牌MPV车型增速放缓以及合资MPV市场表现不瘟不火的背景下,MPV市场份额如何持续增长成 为一道难题。在经历了2014年的高增长后,去年MPV市场增速大幅放缓,虽然高于整体乘用车市场和轿车市场,但与SUV市场58.9%的增幅相比根本不 足为奇。今年,随着中低端产品的消费渐趋稳定,加上部分MPV已逐步升级到SUV,MPV市场份额将难现高增长。

杜芳慈表示,二孩政策虽然在去年落地,但政策需要一定时间的发酵期,MPV市场才会有突飞猛进的发展。以目前大多家庭的情况而言,MPV市场销量的高速增长,一定不会出现在2016年,理想的结果是在4~5年后。

混合动力车型的春天来了吗?

去年后两个月,雾霾频繁“光顾”我国北方,机动车尾气排放也由此成为“罪魁祸首”。不管该指责有没有理论依 据,至少这已经成为了混合动力取代传统动力的契机所在。从技术上讲,在经过了十余年的发展之后,混合动力技术已经呈现出了规模化发展的产业态势,而混合动 力系统的整体研发成本、后期制造成本也因此得到了大幅度的降低。

产品方面,丰田混动车型雷凌双擎和卡罗拉双擎上市以来,订单已过4000辆,超额完成了年度3000辆的目标,且已入围广州、天津节能车摇号目录,在广州购买雷凌双擎还可以获得1万元的政府补贴。综合来看,混合动力车型确实已经到了走上历史舞台的重要时刻。

按照目前的状况来看,2016年的混动市场只能比之前更好,不会更差。那么,是不是可以说,混合动力的“春天”已经到来?

崔东树认为,从任何角度来看,混合动力车型在2016年都将有良好的表现,市场潜力巨大。目前,在空气质量越 发糟糕的环境下,混合动力技术的成熟发展已经使得混合动力车型具备了与传统车型对抗的底气。更重要的一点在于,混合动力技术的应用可以涵盖所有车型,在这 种情况下,混合动力系统的投资收益又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

另外,无论是相比于以充电为主的纯电动车型还是以加注燃料为主的燃料电池车型,混合动力车型都不需要投入大量的基础设施建设,同时也不会改变人们传统的用车习惯。因此,无论是从企业的角度看还是从消费者的角度看,混合动力车型都是极具吸引力的产品。

杜芳慈认为,混合动力已经步入春天。今年持续的严重雾霾污染已经引起了政府的高度重视。技术成熟、节能减排效果明显的混合动力肯定将迎来机会。

但从实际角度分析,国家政策的“扭捏”却在暗中使得混合动力备受挤压。

在混动技术上,以丰田为代表的日系车企实力最强,提高补贴标准之后,日系混合动力无疑将是最大的受益者。前几年出台的补贴政策,混动车型仅为3000元,影响了销售。不过,如今大势前,混动或许会迎来最佳发展期。

欢迎订阅微信公众号《汽车行业关注》,第一时间汽车行业内幕消息,一起说说汽车圈子那些事。欢迎爆料!微信号:autoWechat

    *以上文章留言只代表作者的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与立场。如果你有更多的见解,欢迎 投稿 分享。

    你访问的页面不存在
    404错误
    你访问的页面不存在
    404错误
      你访问的页面不存在
      404错误

    首页关于我们联系我们加入收藏刊例报价提交建议Copyright © 汽车行业关注 im4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