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7日,江苏宿迁众泰经销商实名举报众泰涉嫌骗取新能源汽车补贴。众泰经销商称,由于车辆生产日期与全身玻璃相差3-5个月,车管所为此拒绝车辆过户,导致大量车主无法上牌。经销商曾多次与众泰厂家沟通无果,只好实名举报众泰汽车。众泰汽车发表了一份官方声明否认了骗补一说。大意是之所以出现车辆玻璃实际生产日期早于标注日期,是汽车玻璃供应商操作失误,导致生产日期标志出现混乱,众泰汽车并不存在所谓“早产车”。
那众泰的这种说法到底可不可信?据知情人士透露,一个零部件从供应商到厂家, 一般都要经过至少五道检验关卡。每个关卡都有严格控制,可以发生这样情况少之又少。该不会是宁愿承认产品把控不过关也不愿扯上骗补?
在国家先前的大额补贴下,新能源汽车产销超常增速。今年初,国家信息中心资源开发部主任徐长明就曾公开表达了对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和上牌量之间有着极大差距的质疑。正是在这样的质疑声下,国家立刻将对市场骗补行为进行核查,就在新能源汽车骗补查处风头正劲,众泰汽车在此严肃阶段被经销商状告骗补,无疑是顶风“作案”。
众泰补贴高于利润
值得关注的是,传闻上市公司金马计划以116亿元的估值收购众泰汽车全部股权。但众泰汽车的财务报告并不被好看,从金马股份披露的收购报告书中我们可以看到,众泰汽车2014年和2015年获得的新能源财政补贴分别为4.43亿元和11.41亿元,而当年的营业收入分别为66.2亿元和137.45亿元,也就是说众泰所获补贴分别占当年营收的6.69%和8.3%。实际上,2014年众泰汽车的净利润仅为2亿元,2015年净利润则为9.68亿元,净利润远低于当年所获得的新能源补贴,这就意味着,没有国家补贴,众泰这两年的亏损将达数亿元。而导致这种奇怪现象的背后,值得我们去深思。
会成为“泡沫经济”吗?
国内新能源汽车在政府大力推动和政策支持下,市场一下子被打开,甚至取得了全球第一的成绩。在这个急速发展的过程里,也难免暴露了不少问题。有些人利用政策漏洞,创建空壳公司进行骗补行为,轻易便套取上亿元的新能源补贴。可见政府政策支持下,因为有余钱可赚,资金都吸引到新能源汽车领域来。而且作为一个新兴领域,初期成本一般都比较低,而在国家优良政策扶植下,能够产生巨大利益空隙,资本就疯狂流入新能源汽车市场,形成经济泡沫。新能源汽车补贴,亦是一种附加其上的泡沫,同时由于补贴结构和模式的不合理性,很容易发生套利行为。
当然,目前的新能源汽车还是少不了政府补贴引导消费者购买。一个健康的市场成长,必须有合理的市场竞争和残酷的淘汰,优胜才能拿到补贴。故而说,进一步提高补贴门槛,突出对优势企业的支持,并在未来不断弱化补贴作用,会是政策的方向,加快建立完善制度,确保财政补贴政策退出后,新能源汽车扶植力度不会断档。
欢迎订阅微信公众号《汽车行业关注》,第一时间汽车行业内幕消息,一起说说汽车圈子那些事。欢迎爆料!微信号:autoWecha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