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微博还有微信
敬请关注
微信公众号
autoWeChat
乘联会公布了7月份最新销量数据,7月份国内狭义乘用车市场销量达148.5万辆,同比下降5.0%,环比下降15.9%,1-7月累计销量达1144.0万辆,同比下降8.8%。值得关注的是在轿车方面,7月份销量达74.9万辆,同比下降7.2%;1-7月累计销量571.0万辆,同比下降8.3%。从排名前十的车型来看,大众品牌依旧占据多个席位,并且新朗逸继续稳居轿车销量第一的位置。此外卡罗拉和轩逸分列第二、...
2月26日,上汽大众新款朗逸正式亮相。作为中期改款车型,与中期改款帕萨特一样,朗逸也将推出两种前脸的外观设计,分为普通版和星空版,并且两种前脸造型向帕萨特靠拢。据此前报道,新款朗逸或在4月份正式上市。通过对比可以看出,新款朗逸普通版车型继续采用多横幅前格栅造型,并与两侧大灯组相连接,形成一体式的视觉效果,但是由于前大灯组的造型有所调整,使得前格栅尺寸进一步增加,并且配备三段式进气口,这与现款车型相...
据乘联会最新销量数据统计显示,8月份国内狭义乘用车市场销量达156.4万辆,同比下降9.9%,环比增长5.4%,1-8月累计销量达1300.1万辆,同比下降8.9%。其中,轿车销量76.0万辆,同比下降14.9%,环比增长1.8%;1-8月累计销量646.8万辆,同比下降9.2%。 从排名前十的车型来看,大众品牌依旧占据多个席位,占据一半。新朗逸继续稳居轿车销量第一的位置。而第二位是上市不久的日产...
2019年3全国轿车销量榜(218款):1.大众朗逸 49762辆;2.日产轩逸 44948辆;3.丰田卡罗拉 29600辆;4.别克英朗 25966辆;5.大众速腾 25280辆;6.大众桑塔纳 23457辆;7.大众宝来 23380辆;8.本田思域 21089辆;9.本田雅阁 20412辆;10.丰田雷凌 18388辆。
6月13日,上汽大众全新紧凑型轿车——朗逸 新锐正式上市,新车共推出款车型,售价区间为9.99-12.39万元。作为朗逸家族的新成员,新车与我们熟知的朗逸并非一款车,其定位介于桑塔纳和朗逸之间,外观造
据乘联会数据显示,2022年7月狭义乘用车零售销量181.8万辆,同比增长20.4%,环比下降6.5%。《汽车行业关注》认为,7月狭义乘用车市场零售量同比增长,主要在于汽车行业产能恢复,而环比下滑则体
据上汽集团最新公布数据显示,2022年1月集团累计销量45.56万辆,同比增长13.02%。其中,作为利润奶牛的上汽大众,首月销量同比增长51.69%至13.06万辆,为集团涨幅最大的品牌。需要注意的是,以上为批发销量数据。过去几年,虽然上汽大众在国内占据大量市场份额,但是日子过得并不舒服。汽车行业关注查询历史数据了解到,2018-2021年上汽大众分别实现销量206.51万辆、200.18万辆、...
1
在当前车市下行的环境下,由于国六的切换以及新能源补贴退坡,7月汽车市场再次下行。据数据显示,7月A级车累计销量48.23万辆,同比下滑4.85%。从销量排名前十来看,7月大众汽车共有三款车型上榜,分别是朗逸、宝来、桑塔纳和速腾;日系车同样有四款车型上榜,分别是丰田卡罗拉、本田思域、日产轩逸和丰田雷凌;此外的两个名额均为美系品牌,分别是雪佛兰科鲁泽和别克英朗。从具体车型来看,大众朗逸以强劲的实力蝉联...
恰逢“金九银十”传统销售旺季,让9月市场持续了前几个月增长的趋势。据乘联会数据显示,乘用车市场在9月零售达到191.0万辆,同比去年9月增长7.3%,实现了连续3个月8%左右的近两年最高增速。虽说9月依旧保持增长的趋势,并且环比8月的零售增长12.1%,但这相对历年的平均环比增速15%并不高。从乘用车三大细分领域销量来看,其中9月份轿车销量92.9万辆,同比增长8.2%;SUV销量87.6万辆,同...
车市寒冬叠加疫情影响,让2020年国内汽车市场遭遇前所未有的销量低谷。不过继4月以来,市场通过强势反弹的表现,至今仍保持同比增长的态势,帮助市场恢复到往期常态。
车市寒冬叠加疫情影响,进入2020年我国汽车市场遭遇前所未有的销量低谷,近两个月才迎来回暖复苏迹象。5月份车市时隔23个月后首次恢复正增长,6月份环比也出现小幅增长。在此情况下,头部品牌的多款车型实现销量大涨,增长势头明显。根据乘联会最新统计,6月份国内狭义乘用车市场销量达166.1万辆,同比下降5.9%,环比增长3.3%,上半年累计销量771.2辆,同比下降22.5%。6月份乘用车市场依旧由轿车...
对于国内的大众品牌在大家看来,都是能减配的地方尽量减配,以达到降成本的效果,以致于在大众最低配的车型上甚至出现有中控屏的设计却只加装了收音机。这对于当下科技盛行的时代,国产车再怎么低配也不至于如此“寒酸”情况。
5月9日,上汽大众全新紧凑型轿车——朗逸XR正式亮相,并公布定名为“朗逸 新锐”。虽然朗逸 新锐被冠以朗逸家族的名号,但实际上该车正是海外版本Polo三厢版引进国产的款式,因此从血统来看可以看作是上汽
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会近日发布了一份2019年2月轿车销量数据,数据显示2月轿车批发销量为58.5万辆,同比下降13.3%;而1和2月轿车累计批发销量则为158.6万辆,同比下降13.5%。就2月来看,轿车市场相比于SUV、MPV市场,其市场降幅较低,走势相对较好。而从网络上获得的2月轿车批发销量榜单来看,排名前十的车型有半数取得了同比正增长,且增幅都在20%以上。大众朗逸依旧荣登冠军宝座依旧是大众...
近日,上汽大众大众品牌推出部分车型限时保值回购计划,自7月11日-31日,选购全新凌渡和全新朗逸车型的消费者,将享受2年8折或3年7.5折的保值回购。根据上汽大众官方介绍,在保值回购政策的支持下,消费者日均用车成本低至数十元。以购置税、保养费、保险费、车辆折旧费等包括在内来计算三年用车成本。此外,上汽大众还提供了40%首付2年0利率的信贷政策,全新朗逸更可享3000元保险补贴。值得一提的是,在20...
按照汽车行业传统营销手段,一旦进入全年最后一个月,大部分汽车品牌都将会进行最后的冲刺阶段,以求在销量层面将达到高峰。从去年12月各畅销车型销量来看,轿车和MPV市场均出现下滑,只有SUV呈上涨表现。据乘联会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12月狭义乘用车零售销量达214.1万辆,同比下降3.4%,环比增长11.1%;其中,轿车销量101.8万辆,同比下降6.9%,环比增长9.7%;MPV销量13.2万辆,同比...
据车质网统计,2019年10月共接到车主有效投诉信息8016宗,环比上涨7.9%,同比上涨28%,今年1-10月累计投诉量已突破70000宗。10月份汽车投诉榜单中,绝大多数车型投诉量环比呈现增长的趋势,法系、日系品牌汽车投诉量较上月有明显的涨幅。投诉量榜单前十中,法系品牌东风标致408再次霸榜。据数据显示,今年10月,东风标致408销量为1222辆,而10月的投诉量则达到了226宗,占销量的18...
在最新一期的工信部申报目录上,汽车行业关注注意到上汽大众朗逸XR车型申报图已出现在申报目录上。新车是朗逸系列新车型,基于MQB平台打造,预计将在今年上半年正式上市。作为新车型,新车外观造型采用扁平化和
受新冠肺炎疫情和传统车市淡季影响,今年1月份国内乘用车出现了严重的下滑。据乘联会发布的数据显示,2020年1月国内狭义乘用车市场销量达172.1万辆,同比下降20.4%,环比下降19.6%。其中,1月份轿车销量同比下滑23.7%至81.8万辆,销量跌幅超过近几年同期。2020年1月的轿车销量榜单已经公布,从榜单来看,多款车型在今年1月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下滑,包括朗逸、轩逸、卡罗拉、雅阁和帝豪等。具...
众泰汽车一大楼突发情况
今日多名网友报料,众泰汽车某大楼出现突发情况,一名男子爬上楼顶,消防员在现场开展工作。
2020-08-31 14:17:55了解详情
重磅!发改委拟放开汽车限购,全面增加车牌指标
中国汽车销量持续下滑,汽车消费趋势逐步下降,在这样的大环境下,国家发改委有望引导进一步放开限购政策,全面鼓励汽车消费。从网曝文件,国家发改委下发《推动汽车、家电、消费电子产品更新消费促进循环经济发展实施方案(2019-2020年)(征求意见稿)》,计划进一步扩大汽车等消费市场,促进循环经济发展,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文件中还详细讲述具体实施方案,在汽车领域共有9点支持条例。其中最为重要的是,限购城...
2019-04-17 17:36:07了解详情
雷克萨斯LM在日本本土竟属“进口”车型,售价2580万日元
丰田作为日本最大的汽车厂商,而雷克萨斯又是品牌旗下的高端品牌,意味着雷克萨斯就是一个日本本土品牌。但在日前,有消息显示雷克萨斯品牌下的最新旗舰车型LM在日本却成为“进口”车型。
2020-08-21 19:44:14了解详情
能量密度304Wh/kg!宁德时代电池技术实现突破
目前市面上的新能源汽车主要还是电动车,而续航是电动车的一大硬伤,问题的根本还是电动车所使用的动力电池能量密度迟迟没有突破性的发展,现在宁德时代传来了好消息,该公司研发出了电池质量能量密度达304Wh/kg的样品。宁德时代最新消息,该公司研发团队攻克动力电池正极和负极材料等关键核心技术,开发出比能量(质量能量密度)达304Wh/kg的样品,在国际市场上处于领先地位。业内分析认为,目前宁德时代的技术突...
2019-03-22 17:13:49了解详情
确认!极越公关负责人离职
史上最贵量产车!蔚来ET9上市
停产裁员!美国新势力陷入困境
央视:大众汽车到2030年将裁员超3.5万人!
蔚来萤火虫发布
联系我们 老虎车网 电车报告 AutoBeta AutoTimes 报价宝
汽车行业关注所刊载内容之知识产权为虎传媒及/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等任何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