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汽车行业关注(autochat.com.cn)07月28日报道——
沉寂了一个月后,天津博郡再次传出新的消息,新消息的曝光可以说使天津博君正式进入倒计时。
据媒体曝光的一份内部文件显示,由于控股股东融资失败,公司已无恢复正常经营的可能性,天津博郡股东会决定授权公司管理层处理后续管理工作,在2020年8月1日—10月31日期间,公司将会进入“歇业”状态,“歇业”期满后将进入“解散清算”状态。
所谓“歇业”即是指天津博郡主动暂停经营活动的状态,“清算”即是指为了终结现存的法律关系、处理剩余财产、使之归于消灭而进行的一个程序,包括计算、核实等。
按照天津博郡“员工安置方案”的规定,8月份的薪水将会按照“厂休”标准支付,9、10两个月按照法定最低工资标准支付(实发不低于法定最低生活保障)。
该方案提供了两种选择:一是“内退”,签订内退协议后,享受内退工资,直到正式退休;二是“协解”,与企业协商一致后解除劳动合同,可以获得经济补偿。
内退方案中,符合条件的天津博郡员工(男50岁、女40岁以上)在8月份办理内退,可以获得额外一次性补助金10000元,9月份是5000元,10月份办理无补助金,内退实发保底工资为980元/月。
协解方案中,面对对象是8月1日距离法定退休年龄一年以上的员工,经济补偿标准的些借钱12个月平均工资+企业工龄(上限25年),同样可以获得一次性补助,包括8月份10000元,9月份5000元,10月份无补助金。另外,之前欠缴的社保、公积金、企业年金、借款等,将会补缴、补发、返还,歇业期满“安置方案”即终止。
谁都想不到,天津博郡正式造车还不到一年时间,竟落得了解散清算的局面。
成立于2016年的博郡汽车,其前身为美国先进车辆技术有限公司和上海思致汽车工程技术有限公司,从事底盘设计和整车性能开发服务。作为自主新势力造车的一员,投身新能源汽车制造与成立博郡汽车后,博郡于2019年9月与一汽夏利签署协议正式成立合资公司“天津博郡汽车有限公司”,一汽夏利实现混改,博郡汽车也拥有了造车资质。
本以为博郡汽车获得生产资质后会走上巅峰,谁曾想却频繁因为资金、融资困难等问题频繁曝出负面新闻。
进入2020年,博郡汽车与合资公司天津博郡的经营问题逐步突显,公司业务停顿,员工讨薪维权事件频发。有媒体报道称,目前位于一汽夏利厂区内部的工厂还处于停顿中,成立至今并未投入生产。由于迟迟未动工,天津博郡的员工只发过两次工资,分别是去年12月和今年4月份的工资,其余月份欠下的工资还未发放。今年6月,博郡发布人力资源通告,称因资金问题,公司即日起全员待岗,目前博郡员工正在讨要欠薪,决定申请劳动仲裁,博郡汽车上海办公室已经人去楼空。
随着博郡汽车全员待岗的正式实施,天津博郡无疑也陷入了经营困难,此次被曝出“解散清算”实际上在意料之中。
据了解,博郡汽车规划了iV6和iV7两款纯电动车型,原计划由合资公司天津博郡生产,目前天津博郡即将进入“解散清算”程序,两款量产车型实现量产上市的可能性不大。不过,安置方案也指出,天津博郡歇业期间将继续与意向投资方探讨合作事宜,这意味着还有一线生机。
资金问题将成为众多车企面临的困境,随着市场遇冷,新势力品牌面临洗牌,或许最终未能量产上市就成为历史。
业内人士指出,“曾经风光无限的造车新势力,现在进入到这样一个尴尬的局面,确实让大家不胜唏嘘。资本真正看好的是造车新势力,并不是造梦新势力。更多的是给这些披着创新外衣的、实质上在忽悠的项目,敲了一记警钟。”
欢迎订阅微信公众号《汽车行业关注》,第一时间汽车行业内幕消息,一起说说汽车圈子那些事。欢迎爆料!微信号autoWechat
阅读量:0
*以上文章留言只代表作者的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与立场,如果你有更多的见解,欢迎投稿分享
4月3日,吉利汽车旗下紧凑型SUV——新款博越L官图正式发布。据了解,本次新车官方称为第四代车型,作为新一代车型,新车外观变化颇为明显,采用全新设计语言,配置上也全面进行了升级,配备全域AI技术体系和
4月3日,赛力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发布今年3月的产销快报。数据显示:3月赛力斯总销量为24609辆,与去年同期相比减少34.43%。一季度销量为68368辆,与去年同期相比下降40.10%。其中,新能源
4月3日,比亚迪法务部发文,起诉自媒体“智能EVO”。官方指出关注到自媒体“智能EVO”在网络平台上对比亚迪进行造谣和抹黑,其不实言论严重损害比亚迪的品牌声誉,对这样的行为已进行报案。与此同时,官方还
4月4日,多家媒体报道余承东职务发生变化。《汽车行业关注》从华为官网了解,余承东在华为官网上的介绍信息已变更为“华为常务董事、终端BG董事长”,而原先的“智能汽车解决方案BU董事长”身份认证已取消。此
3月31日,乘联会对外公布2025年1至2月全年国内汽车进口车销量数据。数据显示,今年前2月国内进口汽车销量为5.6万辆,同比下滑46%,进口车持续萎缩压力较大。细分来看,从今年前2月各大国别销量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