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汽车行业关注(autochat.com.cn)01月20日报道——
遭遇汽车市场寒冬叠加新冠疫情,2020年国内汽车市场出现同比6%的下滑。尽管市场复苏迹象明显,但近期又遭到全球“缺芯”的问题致国内部分车企停产。近日,网络又盛传"欧美将全面停供中国汽车芯片"的消息。
据媒体报道,受全球半导体产能限制,叠加美国政府压力,欧美政府正在起草一份方案报告,美国将于欧洲的半导体制造商共同联合停止向中国汽车厂家提供芯片。如果消息属实,意味着待部分芯片消化完毕,中国汽车市场将陷入大面积停产。
据了解,目前汽车芯片市场基本被欧美企业所垄断。有数据显示,半导体总成的前十大供应商,掌控了全球车载半导体市场的80%的市场份额,包括恩智浦、瑞萨电子、英飞凌、意法半导体、博世、德州仪器、安森美、罗姆半导体、东芝、亚德诺,无一例外都来自海外企业。而全球TOP40的半导体生产商,掌控了车载半导体95%以上的市场份额。
中国自主品牌汽车企业对车载半导体的需求占比达到98%。而且中国各地汽车制造商每年产能接近6000万辆,几乎占据全球汽车产量的60%以上,几乎所有主要的汽车芯片都完全依赖进口。以目前汽车芯片MCU的需求来看,燃油车的MCU芯片需求占比在23%左右,但随着电动车逐渐盛行,电动汽车对于芯片的要求也会更高。
目前来看,真正实现自己研发芯片的车企只有特斯拉一家,虽然其他车企有这样的声音,但不是特别确定。
如果真的断供,将可能造成中国大部分地区停产,去年因疫情原因某地已尝试过被停产的滋味,若恢复到正常水平,至少要9个月或者更长的时间。
去年年底,受零部件供应影响,国内多家车企面临减产或停产现状,其中大众两家合资公司一汽-大众和上汽大众部分车型生产线就已出现停产的情况。虽然,大众方面表示因芯片致停产的影响很小,但在近期,大众集团中国CEO冯思翰(Stephan Wollenstein )表示,由于全球芯片供应短缺影响其生产,该公司去年12月在中国的销量损失达到数万辆。
目前来看,大众是中国市场最大的外国汽车制造商。此前包括福特、丰田和日产在内的一些车企都表示,他们由于芯片短缺而被迫在本月削减国内产量。
对此,如果全球市场对中国市场断供,也将致使可能跨国汽车制造商在中国的合资公司被迫进行调整,要么彻底退出中国市场,要么继续双系统将中国业务和全球业务拆分。不过,完全断供中国汽车芯片的局面,可能不太容易出现,毕竟断供中国汽车市场对全球汽车市场都将是巨大的影响,毕竟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单一市场。
最大可能就是进一步推高全球芯片价格,从而让海外车企趁机“大赚一笔”。据了解,目前国外MCU芯片出货价普遍上涨10%至30%,有的甚至上涨一倍左右。举例,如果芯片价格每提升10%,中国每年耗费在进口汽车芯片的金额将会提高约100亿元。
据彭博社的一篇报道,目前一辆燃油汽车电子零部件的成本价格已去到40%,如果是电动车,这一成本价格将去到75%。所以,随着芯片不断上涨的,车企转换成与国产汽车芯片企业合作的可能性也将扩大,只是目前国产软件的标准仍处于1990-2000年代的淘汰产品标准。
此前,中汽协也表示,此次媒体集中报道的芯片供应不足问题是真实存在的,但没有传闻那么严重,市场不必过度恐慌。由于芯片供应不足,部分企业的生产在今年一季度受到一定影响,但是今年全年芯片短缺的影响不会太大。不过,芯片价格上涨或不可避免。
欢迎订阅微信公众号《汽车行业关注》,第一时间汽车行业内幕消息,一起说说汽车圈子那些事。欢迎爆料!微信号autoWechat
阅读量:0
*以上文章留言只代表作者的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与立场,如果你有更多的见解,欢迎投稿分享
4月1日,国内新势力品牌陆续如期对外发布2025年3月交付数据,这是2025年以来相对正常的交付月度,不再受到春节假期的影响。从交付数据来看,国内各大新势力品牌都交出了相对不错的成绩单,整体普遍实现增
4月1日午间,针对小米SU7“在高速路上碰撞后爆燃致人员伤亡”一事,小米公司发言人官方回应。小米公司发言人表示:“2025年3月29日22时44分,一辆小米SU7标准版在德上高速公路池祁段行驶过程中遭
3月31日晚,赛力斯对外公布2024年年度业绩报告。报告显示,2024年赛力斯实现营业收入1451.76亿元,同比增长305.04%,创历史新高;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59.46亿元,同比扭亏;
3月31日,方程豹钛3正式开启预售,新车共计推出5款车型,预售价区间13.98-20.38万元。综合此前报道,方程豹钛3定位紧凑型SUV,采用纯电动力,是钛系列是方程豹的第二个产品系列,旗下车型为新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