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汽车行业关注(autochat.com.cn)02月27日报道——
当新能源汽车需求不断夸大,除了苹果、小米等科技公司被传出将转型造车行业外,连房企恒大、宝能等都要分一杯羹,致使国内手机龙头企业华为屡屡被传出也将入局造车行业。针对路透社近日报道,华为将推出自有品牌汽车,并与长安汽车、北汽蓝谷协商代工制造一事,华为再次重申不造车,另外两家代工车企也一一作出回应。
昨日有外媒援引知情人士报道,华为计划推出自有品牌电动汽车,并且正和长安汽车、北汽蓝谷协商代工制造事宜。报道称,华为已经开始在内部设计这些车型,车型最早可能会在今年推出。
由于这则消息清晰的指出了另外两家代工车企,很快就被传开。针对此报道,华为公司迅速的在半小时内就做出了回应,公司策略不变——华为不造车,聚焦 ICT 技术,做智能汽车增量部件供应商,帮助车企造好车。
当日午间过后,被传作为代工车企之一的北汽蓝谷相关人士做出回应称,公司正在核实此事,目前与华为仅有技术层面上的合作,并无涉及代工。
而另外一家车企被传出作为代工车企的长安汽车,则有其高层在深夜断然予以否认:“假的”。
事实上,这也不是华为首次澄清公司不造车,早在 2020 年 11 月 25 日,华为就以官方文件形式向大众表明。由华为内部传出一份《关于智能汽车部件业务管理的决议》华为经营管理团队(EMT)文,内容提到以后谁再建言造车,干扰公司,可调离岗位,另外寻找岗位,有效期为三年。
与此同时,华为还正式将智能汽车解决方案BU(IAS BU)的业务管辖关系从ICT业务管理委员会调整到消费者业务管理委员会。同时任命汪涛为消费者业务管理委员会成员。
重组消费者BG IRB为智能终端与智能汽车部件IRB,将智能汽车部件业务的投资决策及组合管理由ICT IRB调整到智能终端与智能汽车部件IRB。任命余承东为智能终端与智能汽车部件IRB主任。
尽管华为从未承认开展造车业务,但华为进军汽车领域的表现愈发明显, 自2013 年,华为开始成立“车联网业务部”,由此宣布进军车联网,便不断扩张汽车领域的技术的发展。至 2019 年,华为从车联网、通信、以及自动驾驶三个方向出发所一步步推进完善,产品形态包括硬件模组、芯片、软件、解决方案等,相继在车联网、自动驾驶和 5G 通讯等汽车智能方面进行了相应的准备,可以说掌握了造车领域的不少核心技术。
虽然华为和北汽蓝谷及长安汽车均回应,否认了华为造车一事,但是三者在造车方面都有一些深度合作。
此前消息,长安汽车将携手华为和宁德时代联合打造一个全新高端智能汽车品牌,新的电动汽车平台将以三家公司的首字母联合命名,就叫作CHN平台。该品牌首款车型内部代号为E11,定位为一款纯电动SUV,其竞争对手或锁定为特斯拉Model Y、蔚来ES8等车型。而北汽新能源与华为的合作起始于2017年,2018年-2019年间,该公司持续升级与华为的合作内容和合作方式。
从目前市场来看,只要有企业被传出涉及新能源汽车领域,股价就出现异动,包括像当前的恒大汽车,车型还未亮相其股价已经出现暴涨,只要一有消息传出都会刺激到股价的上涨。以及同样作为手机企业的小米前些日子也被传出进军造车领域,但小米还是进行了否认。即使苹果公司屡屡被传出要转型造车领域,但苹果从未进行过正面回应。
或许对于资本来说,造车本是一个非常耗费资金的无底洞,在没有真正实现成果之前,企业都不愿意将其公开,毕竟一直处于研发之中,却不能实现车型量产,或成为此前的“法拉第未来”,让人唾弃而影响了企业发展。
欢迎订阅微信公众号《汽车行业关注》,第一时间汽车行业内幕消息,一起说说汽车圈子那些事。欢迎爆料!微信号autoWechat
阅读量:0
*以上文章留言只代表作者的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与立场,如果你有更多的见解,欢迎投稿分享
12月2日,中国汽车流通协会发布《2024年11月中国汽车保值率研究报告》。先来看看各级别3年车龄保值率,11月各级别保值率中,小型车、中型SUV、MPV均出现不同程度的跌幅,环比10月分别下滑0.5
12月3日,极氪智能科技副总裁林金文在微博发文称,极氪与领克战略整合后,“浙江极氪智能科技有限公司”的公司主体没有发生变化,整合后新公司简称为“极氪科技集团”,旗下拥有极氪汽车、领克汽车双品牌。11月
继宣布唐唯实(Carlos Tavares) 辞职消息后,Stellantis集团于今日发布管理层调整公告。Stellantis集团表示,任命其新一任首席执行官的流程正在顺利进行中,该流程由集团董事会
2024年第48周(11.25-12.01)终端销量出炉!从中国新能源汽车品牌销量榜单来看,比亚迪继续稳居第一,以9.78万辆蝉联榜首,为近三周以来最高水平,五菱汽车和特斯拉紧跟其后,分别为1.95万
12月3日,据《车质网》统计数据显示,2024年11月共受理车主有效投诉信息13439宗,环比上涨0.3%,同比下降9.2%。11月有效投诉信息共涉及963款车型,其中投诉达两位数(含)以上的车型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