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汽车行业关注(autochat.com.cn)08月18日报道——
8月17日,据博世(中国)投资有限公司执行副总裁徐大全通过微信朋友圈发文表示,由于马来西亚疫情严重,某半导体芯片供应商的马来西亚Muar工厂继之前数周关厂,再度被当地政府要求关闭部分生产线至 8月21日,这将导致博世ESP/IPB、VCU、TCU等芯片受到直接影响,预计8月份后续基本处于断供状态。将对国内汽车行业带来巨大影响。
对此消息,小鹏汽车创始人何小鹏也发文表示,“抽芯断供供更苦,举杯销愁愁更愁。”此前何小鹏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我们跟中国、海外都在合作,一辆车现在有差不多1700颗芯片,需要非常多的芯片,将来小鹏在芯片的合作会做很多的事情。”即使在芯片上有许多合作商,但何小鹏对当前的情况并不持乐观的态度,其表示对于汽车供应链来说,2021年8月可能是2020年疫情以来最有挑战的一个月,其理由是继电芯、芯片短缺之后,多地疫情又暴发将增加供应链的压力。
近期马来西亚疫情持续加重。为控制新冠疫情,马来西亚已于6月1日起“封国”两周。据央视新闻此前报道,原定于6月28日结束的“全面封锁”措施将再次延长。目前,马拉西亚新冠肺炎患者数量仍不断增长,最近连续31天的单日新增患者超过了10000人。8月17日,其新增确诊病例更是达到了1.96万人。
据媒体梳理,博世此次被断供芯片的ESP是车身电子稳定系统,IPB为智能集成制动系统,VCU是整车控制器,TCU为汽车的自动变速箱控制模块。作为全球最大汽车零部件供应商,博世在关键芯片领域遭遇断供,无疑将让本就缺芯严重的汽车行业雪上加霜。
值得一提的是,马来西亚号被誉为“半导体封测重镇”,占据全球半导体封装市场近13%的份额。是全球封测重地,全球半导体产品第七大出口国,约有50家全球半导体巨头在马来西亚设立封测厂,其中大多数是跨国公司,其包括了AMD、恩智浦、ASE、英飞凌、意法半导体、英特尔、博通、美光、德州仪器等。2019年马来西亚出口了5695亿元人民币的电子产品及相关零部件,占据了该国当年的外贸出口近40%的份额。而在去年3月的疫情期间,马来西亚已经采取过一次“封国”措施,当时也引发了全球半导体缺货出现涨价潮。据了解,当地的众多半导体工厂产线被要求维持低度人力运作,产线降载,一些工厂一旦出现感染就会被关闭。这或将进一步加剧全球“缺芯”的现状。
根据AutoForecast Solutions的数据,截至8月9日,全球范围内因芯片短缺导致的汽车产量损失已达585.3万辆,其中北美和欧洲地区损失最大,分别为187.4万辆和174.6万辆,其次是中国,达112.2万辆。AutoForecast Solutions预测,全球全年汽车产量最终损失可能会进一步上升到700万辆。当然马来疫情的持续影响不单单是对汽车产业链受到冲击,手机等消费电子产业多行业也受其影响。进入2021年,多家车企都因“缺芯”而导致停工减产,包括大众、丰田、日产、福特、铃木、等车企都宣布以停产、减产的方式来应付缺芯问题。
HIS发布的预测报告显示,2021年第一季度由于芯片短缺所引起的轻型汽车减产数量达67.2万辆,第二季度这一数字则增加至130万辆。这也意味着,未来一段时间缺芯问题将继续影响着汽车行业。此前全球两大汽车芯片制造商英飞凌和恩智浦已纷纷表态,要到明年年中芯片供需才会平衡。日前,为芯片厂商提供封测服务的日月光也认为,芯片问题在2022年将持续短缺,从目前来看,芯片供应紧张仍将是诸多行业将面临的挑战。
欢迎订阅微信公众号《汽车行业关注》,第一时间汽车行业内幕消息,一起说说汽车圈子那些事。欢迎爆料!微信号autoWechat
阅读量:0
*以上文章留言只代表作者的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与立场,如果你有更多的见解,欢迎投稿分享
4月1日,国内新势力品牌陆续如期对外发布2025年3月交付数据,这是2025年以来相对正常的交付月度,不再受到春节假期的影响。从交付数据来看,国内各大新势力品牌都交出了相对不错的成绩单,整体普遍实现增
4月1日午间,针对小米SU7“在高速路上碰撞后爆燃致人员伤亡”一事,小米公司发言人官方回应。小米公司发言人表示:“2025年3月29日22时44分,一辆小米SU7标准版在德上高速公路池祁段行驶过程中遭
3月31日晚,赛力斯对外公布2024年年度业绩报告。报告显示,2024年赛力斯实现营业收入1451.76亿元,同比增长305.04%,创历史新高;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59.46亿元,同比扭亏;
3月31日,方程豹钛3正式开启预售,新车共计推出5款车型,预售价区间13.98-20.38万元。综合此前报道,方程豹钛3定位紧凑型SUV,采用纯电动力,是钛系列是方程豹的第二个产品系列,旗下车型为新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