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汽车行业关注(autochat.com.cn)09月08日报道——
9月8日,乘联会发布最新报告显示,2021年8月狭义乘用车零售为145.3万辆,同比下降14.7%;2021年1-8月累计零售量为1290.0万辆,同比增长17.1%。从数据来看,国内狭义乘用车已经连续四个月同比下滑,虽然累计零售量同比仍然增长,但是呈现萎缩状态。
从乘联会公布的狭义乘用车厂商零售销量数据来看,前十五排名中大部分车企销量出现大幅下滑,特别是一汽-大众、上汽大众、上汽通用、广汽丰田等主流汽车制造商,销量下滑十分明显。
从榜单来看,前四车企分别为一汽-大众、上汽大众、东风日产、上汽通用,其中东风日产跻身进入前三,而上汽通用则从第二跌至第四。数据显示,8月四家车企零售量分别为11.8万辆、11.2万辆、9.6万辆、8.5万辆,均出现同比下滑,其中一汽-大众和上汽通用分别暴跌38.9%和35.2%,上汽大众为22.5%,相比之下东风日产下跌幅度最小,为9.1%。
一汽-大众已经连续两个月暴跌,跌幅均近40%。从市场来看,一汽-大众销量下滑是在意料之中的,毕竟当前全球车企都受到芯片短缺的影响,但是一汽-大众跌幅如此之大,还是有些不可思议。实际上,除了芯片供应问题导致销量下滑,与一汽-大众本身产品质量也有一定的关系。在投诉平台上,一汽-大众旗下探岳、迈腾、速腾投诉量居于前列,排气故障、油耗高、发动机启停系统故障等是投诉的主要问题。以颗粒捕捉器堵塞故障为例,不少探岳车主反映,低速行驶导致汽油燃烧不充分,车辆出现动力下降、油耗急剧增加的情况。针对该问题,一汽-大众厂家却始终未给出有效的解决措施,该问题一直得不到解决,投诉量也持续攀高。
再来看看自主车企,本月最亮眼的品牌应属于比亚迪。从榜单来看,吉利、长安、上汽通用五菱、比亚迪均挤进前十,其中吉利、长安分别下滑23.3%和11.0%,而上汽通用五菱同比增长7.7%,比亚迪汽车同比暴涨88.1%。
比亚迪在8月份的表现还是十分亮眼的,同比增长88.1%遥遥领先其它车企,一举挤进前十。根据比亚迪公布的数据来看,目前比亚迪汽车销量主要来源新能源汽车,特别是基于DM-i超级混动打造而来的车型,秦Plus DM-i、宋Plus DM-i以及唐DM-i三款车型持续畅销。从长远来看,未来比亚迪汽车将会更加注重新能源汽车发展,推出更多新能源产品以及产品系列,都将推动比亚迪汽车销量增长。基于此,未来比亚迪汽车销量将会有很大的发展空间,甚至有望超越长安、吉利。
日系车企方面,除了排名第三的东风日产,广汽丰田和一汽丰田也出现在榜单中,两家车企销量分别为6.5万辆和5.7万辆,前者同比下滑8.5%,后者同比下滑19.4%。与其它合资车企类似,丰田合资公司销量下滑同样是因为芯片短缺的问题,产能严重受限,终端市场提车难。这一问题在本田汽车上表现得淋漓尽致,8月东风本田和广汽本田均为挤进前十。根据本田中国数据,广汽本田终端销量同比下滑26.27%至5.2万辆,东风本田同比下滑49.36%至3.9万辆。
从汽车行业当前的处境来看,9月份和10月份被称为“金九银十”,顾名思义就是汽车销售的旺季,特别是9月份即将迎来国庆,大部分车企都会在国庆前上市新款车型或者推出全新车系,这些都有利于汽车销量的增长。不过,由于全球汽车零部件供应存在不确定性,汽车生产和汽车销售影响严重,并不利于销量稳定增长。因此,基于全球车市面临的问题,预计9月份汽车市场会有所反弹,但是预计难以回归去年同期水平。
欢迎订阅微信公众号《汽车行业关注》,第一时间汽车行业内幕消息,一起说说汽车圈子那些事。欢迎爆料!微信号autoWechat
阅读量:0
*以上文章留言只代表作者的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与立场,如果你有更多的见解,欢迎投稿分享
4月3日,广汽集团发布2025年3月及2025年前3月产销快报。数据显示,2025年3月广汽集团销量为17.39万辆,同比下滑3.01%;年内累计销量为37.12万辆,同比下滑9.42%。其中,3月新
4月3日,吉利汽车旗下紧凑型SUV——新款博越L官图正式发布。据了解,本次新车官方称为第四代车型,作为新一代车型,新车外观变化颇为明显,采用全新设计语言,配置上也全面进行了升级,配备全域AI技术体系和
4月3日,赛力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发布今年3月的产销快报。数据显示:3月赛力斯总销量为24609辆,与去年同期相比减少34.43%。一季度销量为68368辆,与去年同期相比下降40.10%。其中,新能源
4月3日,比亚迪法务部发文,起诉自媒体“智能EVO”。官方指出关注到自媒体“智能EVO”在网络平台上对比亚迪进行造谣和抹黑,其不实言论严重损害比亚迪的品牌声誉,对这样的行为已进行报案。与此同时,官方还
4月4日,多家媒体报道余承东职务发生变化。《汽车行业关注》从华为官网了解,余承东在华为官网上的介绍信息已变更为“华为常务董事、终端BG董事长”,而原先的“智能汽车解决方案BU董事长”身份认证已取消。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