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汽车行业关注(autochat.com.cn)12月10日报道——
“好就是贵,贵就是好”,宝沃汽车又暴雷了!昨日晚间,中国商用车品牌福田汽车发布公告称,因无法偿还供应商等债权人欠款,相关债权人申请将北京宝沃相关资产查封,涉案金额约1.24亿元,此次查封财产账面价值22.09亿元,包括机器设备、运输设备、办公设备、IT设备、工装模具、其他设备、在建工程、存货。本次查封的北京宝沃的资产,产权不属于福田,也非北京宝沃以资抵债的相关资产。
福田汽车明确表示,本次查封的资产均为北京宝沃生产经营所必需,本次查封会对北京宝沃产生重大影响,也对公司相关债权的收回产生不利影响。公司已于11月11日申请对宝沃相关资产予以查封,法院尚未实施。此次北京宝沃资产被其他债权人查封后,如法院准予公司对北京宝沃资产的查封申请,则只能轮候查封。
据天眼查显示,北京宝沃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2016年1月,注册资本为6.65亿元。股权穿透显示,神州优车(厦门)信息科技有限公司为北京宝沃控股股东,持股比例为75.2%,福田汽车持股比例为24.79%,而福田汽车与北京宝沃的纠葛源自于多年前对后者股权的转让。
官方介绍称,宝沃汽车拥有百年历史,于1919年由德国工程师卡尔·宝沃创建,隶属于德国豪华品牌,最巅峰时期年销量达到百万以上,一度与奔驰宝马争夺市场。然而,由于经营不善、产品竞争等原因,宝沃最终在1960年宣布破产。
躺平了半个世纪后,中国商用车品牌福田汽车斥资500万欧元收购宝沃,并在2016年1月成立北京宝沃汽股份车有限公司,被收购后的宝沃汽车打出了“德系同门兄弟”的口号,并顺势推出了宝沃BX7,再加上宣传烘托,这款车在上市初期月销就达到了6000辆。
然而,由于宝沃汽车的技术和产品力长期跟不上时代的发展,连续多年亏损,2016年-2018年北京宝沃三年累计亏损40.14亿元,入不敷出的福田汽车终于挂牌转让67%北京宝沃股份,神州优车最终以41.09亿元收购宝沃汽车,成为神州优车旗下控股公司。
2019年1月,福田汽车以39.73亿元的价格向长盛兴业转让宝沃汽车67%股权,而长盛兴业的背后也正是神州优车。不过,虽然福田汽车将宝沃汽车转让出去,但是其尾款却迟迟未到账。根据半年业绩报显示,截至2020年12月3日,长盛兴业尚欠公司股权转让尾款16.71亿元(含利息)。
为了减少损失,2021年3月23日,福田汽车发布公告,公司董事会审议通过了《关于回收宝沃发动机部分资产及负债的议案》。2021年10月27日,福田汽车发布公告称,福田汽车向法院提起诉讼,向长盛兴业及神州优车(厦门) 主张全部未付股权转让款及利息等款项,并向法院申请冻结被申请人神州优车(厦门)持有的北京宝沃的股权5亿股。2021年12月6日,福田汽车发布公告,因北京宝沃未向公司偿还借款,为维护公司合法权益,公司向北京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及保全,法院裁定查封、扣押或冻结神州优车价值 16.45亿元财产。
究其原因,还是与北京宝沃的发展状况有关。今年6月,市场一度传出北京宝沃将进入破产程序的相关报道。据福田汽车中期报告显示,截至2021年6月30日,北京宝沃资产总额83.50亿元、负债总额85.37亿元、净资产总额-1.87亿元,2021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4.99亿元、净利润-7.32亿元(未经审计)。从北京宝沃的经营现状及具体财务数据看,目前不具备债务偿付能力。
在这种背景下,宝沃汽车还传出可能易主。据财联社报道,北京市有关方面正在积极推动小米收购宝沃汽车生产资质,将宝沃汽车18万辆产能转入小米汽车项目。同时,由于宝沃汽车工厂现有产能无法满足小米汽车未来四年多达百亿美元的投资,小米将通过收购现有产能和生产资质,在武汉市选址和自建工厂,采取“北京+武汉”的双工厂模式,以保证未来稳定的产能效应。此前,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与小米科技正式签约,宣告小米汽车落户北京经开区。按照规划,小米汽车项目将建设小米汽车总部基地和销售总部、研发总部,将分两期建设年产量30万辆的整车工厂,其中一期和二期产能分别为15万辆,预计2024年首车将下线并实现量产。
目前,宝沃汽车旗下还有多款车型在售,但是在市场上却查不到具体销量情况,在这一点上似乎看到了几年前某些自主品牌无以为继的前兆。一个成功的汽车品牌不能只是靠口号,还要有强有力的产品力和品牌竞争能力。宝沃汽车想要靠“德系血统”来获得市场的认可显然是行不通的,即便是头顶德系豪车的光环,没有扎实的造车功底,在国内市场上同样举步维艰。目前来看,宝沃汽车在市场上的存在感江河日下,如果小米能够收购宝沃汽车,或许是一个两全其美的办法,既能够解决小米的生产资质,同时能够偿还相关债务。
欢迎订阅微信公众号《汽车行业关注》,第一时间汽车行业内幕消息,一起说说汽车圈子那些事。欢迎爆料!微信号autoWechat
阅读量:0
*以上文章留言只代表作者的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与立场,如果你有更多的见解,欢迎投稿分享
4月1日,国内新势力品牌陆续如期对外发布2025年3月交付数据,这是2025年以来相对正常的交付月度,不再受到春节假期的影响。从交付数据来看,国内各大新势力品牌都交出了相对不错的成绩单,整体普遍实现增
3月31日,恒大汽车发布一则《内幕消息》,内容包括1、与相关附属公司有关的裁决更新;2、延迟刊发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年度之年度业绩公告;3、暂停交易。恒大汽车在公告中表示,上海市第三中级人民法
4月1日午间,针对小米SU7“在高速路上碰撞后爆燃致人员伤亡”一事,小米公司发言人官方回应。小米公司发言人表示:“2025年3月29日22时44分,一辆小米SU7标准版在德上高速公路池祁段行驶过程中遭
3月31日晚,赛力斯对外公布2024年年度业绩报告。报告显示,2024年赛力斯实现营业收入1451.76亿元,同比增长305.04%,创历史新高;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59.46亿元,同比扭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