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汽车行业关注(autochat.com.cn)06月28日报道——
6月27日,据北京法院审判信息网消息显示:中汽研汽车工程研究院有限公司与智车优行科技(北京)有限公司技术服务纠纷一案,一审民事判决智车优行科技(北京)有限公司向中汽研汽车工程研究院有限公司支付服务费64.9万余元及相关违约金。
据民事判决显示,原告中汽研公司表示在2018年4月12日,与智车优行科技有限公司签订合同,双方约定中汽研公司自2018年1月18日至2018年12月30日向智车优行公司提供涉案测试并提交涉案报告,项目服务费为880960元,后双方约定将原合同金额880960元变更为787160元。为智车优行科技(北京)有限公司提供减速器NVH测试、盐雾测试和差速性能及耐久试验测试并提供检测报告,开发费用78.7万余元,中汽研汽车工程研究院有限公司表示已在约定时间完成测试并于2019年4月通过验收。2020年5月,智车优行科技有限公司发函承诺于在2020年8月支付欠款64.966元,但至今未支付,故请求判令智车优行科技有限公司支付试验费64.9万余元及相应利息、违约金。
关于该案件法院方面表示,中汽研汽车工程研究院有限公司与智车优行科技(北京)有限公司订立的涉案合同是合法有效,智车优行科技(北京)有限公司未支付已构成违约。
据相关资料显示,智车优行科技有限公司是沈海寅在2014年成立的一家创新型互联网公司,其业务范围涵盖了新能源汽车、智能汽车系统、基于大数据与云计算的车联网服务和解决方案、创新技术产品的投资等。2016年其首款车型is6发布,并将公司命名为“奇点汽车”,高调对外宣布进军造车。2016年奇点汽车融资6亿美元,并宣布在安徽铜陵投资80亿元人民币建一座占地千亩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园,其表示预计到2020年,年产能达到20万辆。然而6年过去了,首款车型的上市时间一再延迟,至今未能实现量产交付。这也让奇点汽车行驶到了一个不进则退的“陡坡”。
奇点汽车母公司智车优行科技(上海)有限公司与安徽奇点智能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也陷入困境,多次被列为被执行人。据天眼查信息显示安徽奇点智能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近期又新增一条被执行人信息,执行标的123万余元,关联案件为合同纠纷,执行法院为铜陵市铜官区人民法院。目前该公司累计被执行347万余元,此外还存在多条限制消费令、终本案件信息,未履行总金额超2983万元。
不难看出,奇点汽车的资金链问题也越发严重。早在2018年底,奇点汽车就曾被曝出资金链出现问题。当时有媒体曝出奇点汽车拖欠员工三个月工资,还出现向员工借贷、分期付工资的行为。一位自称是奇点汽车员工的人向媒体反映,自己收到了一封HR发来的邮件,内容是宣布公司资金在其他账户,薪酬缓发。随后又曝出三个月工资的发放形式,其中,9月份工资算公司向员工借款,按照年化约10%的利息偿还,约在1月份发放;12月份发放10月份工资的65%,余下35%预计14号发放;11月份移至12月底发放。虽然后来由于新的融资到位,拖欠的工资补上了,但是在此之后,关于奇点汽车资金链紧张的消息就没有断过。其创始人沈海寅也多次被“限高”。
近年来,由于新能源汽车的兴起,不少互联网企业也纷纷投身新能源造车中。奇点汽车虽然入局造车的时间比较早,但一直未能有起色。针对奇点汽车的现状,有业内人士指出:奇点汽车首款车型一直推迟量产很容易增加了投资人的担忧,不利于融资。再者市场的竞争是残酷的,留给创业公司的时间也是有限的。与传统汽车制造行业不同,互联网造车的资本不是以自我积累为主,而是按互联网成功经验,创造概念,吸引社会资本。互联网造车虽然可以很快聚集人才和技术资源,但在在汽车庞大的零部件整合能力方面,互联网企业经验不足。如果无法在短时间形成融合的且适应市场定位的技术和产品,那么就将面临淘汰。
欢迎订阅微信公众号《汽车行业关注》,第一时间汽车行业内幕消息,一起说说汽车圈子那些事。欢迎爆料!微信号autoWechat
阅读量:0
*以上文章留言只代表作者的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与立场,如果你有更多的见解,欢迎投稿分享
4月11日,中国一汽官方宣布,近日,中国第一汽车集团有限公司(下称“中国一汽”)召开会议,宣布领导班子成员任职决定:根据中央组织部关于集团公司领导班子成员任职通知,梁贵友同志任集团公司董事、党委副书记
4月10日,吉利银河星耀8正式开启预售,新车共推出5款配置,预售价区间13.98-17.38万元。据了解,银河星耀8定位中大型插混轿车,搭载雷神EM-i、EM-P插电混动系统,尺寸与在售吉利银河E8接
4月10日晚间,长安汽车发布公告,董事会收到董事王俊先生提交的书面辞职报告,因工作变动,王俊申请辞去公司第九届董事会董事、战略与投资委员会召集人职务。王俊辞职不会影响公司董事会工作的正常运行。辞职报告
据特斯拉中国官网显示,目前Model S / X车型已不再提供单独的“订购新车”选项,目前相应车型页面中仅显示有“查看现车”按钮,Model Y与Model 3则依然显示“立即订购”选项。此举意味着,
乘联会数据显示,2025年3月国内乘用车市场零售销量为194.0万辆,同比增长14.4%,环比增长40.2%;2025年1-3月国内乘用车市场零售累计销量为512.7万辆,同比增长6.0%。其中,3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