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汽车行业关注(autochat.com.cn)12月18日报道——
据日本经济新闻报道,本田汽车和日产汽车将进入合并谈判阶段,整合双方资源,以便在快速变化的汽车行业中更好地与其他汽车制造商展开竞争。此外,三菱汽车也有可能加入合并谈判。
据报道,本田与日产正在考虑通过设立一家控股公司进行运营,并将很快签署一份谅解备忘录。此外,两家公司还计划最终将三菱汽车纳入控股公司旗下。本田执行副总裁青山真司针对此消息作出回应,“本田正在考虑几种选项,包括合并、资本合作或设立控股公司。”据报道,本田汽车和日产汽车最快将于12月23日公布相关合并计划。
如果双方合并成功,无论从销量还是营收层面,本田+日产都将超越斯特兰蒂斯集团,成为仅次于丰田、大众的全球第三大汽车集团。受该消息影响,日产汽车周三股价飙涨11.46%。
日系车企确实不好过,上半年利润几乎全面崩塌。根据日产汽车公布财报,2025上半财年营业收入为5.98万亿日元,同比下滑1.3%;营业利润为329.08亿日元,同比下滑90.2%;净利润仅192.23亿日元,同比下滑93.5%;营业利润率仅0.5%,而同期为5.6%;销量方面,日产全球销量为160万辆,同比下滑1.6%,其中中国市场降幅最大,为-5.4%。
一系列数据反映出日产汽车在市场中的困境,特别是在财务和销量上的双重压力。日产汽车高管甚至毫不掩饰地说道:日产汽车还有12-14个月的生存期。为了应对困境,日产采取一系列自救措施,包括削减产能、裁员,甚至连CEO内田诚都自愿放弃50%的月薪等,并发布为期四年的全新战略规划。另外,日产汽车还计划出售三菱汽车约10%股份,意味着日产放弃对三菱的控股地位。
相比之下,本田汽车还好过一点。财报显示,2025上半财年本田汽车营收同比增长12.4%至10.7976万亿日元,营业利润同比增加6.6%至7426亿日元,税前利润同比下降15.6%至7419亿日元,营业利润率从同期的7.2%降至6.9%;报告期内,本田汽车在日本和美国销量均有所增长,但在中国市场却伴随着新能源汽车赛道的内卷以及价格战的日益激烈,销量出现较大幅度下滑。
因此,日产和本田,这两家日本大型的汽车制造商,最终走到了一起,与其说合作共赢,倒不如说是一对难兄难弟谋求生存的机遇。
8月,日产汽车、本田汽车和三菱汽车签订谅解备忘录,三菱将参与基于日产与本田于3月15日签署的关于开始考虑建立汽车智能化和电动化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的谅解备忘录(MOU)的研究框架。10月,丰田、本田与日产达成一致,将加强在汽车软件开发方面的合作。其中的主要目标之一是推进API标准的统一,即各类软件和系统之间的接口规范,目的是不同厂商的软件可以在各种车辆上通用,方便软件开发商展开工作,有效减少工作量,同时节省主机厂的开发成本。
新能源转型的十字路口,日系车企正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通过“抱团取暖”、加强国际合作,日系车企有望在降低成本、提升技术实力等方面取得突破,从而在新能源汽车市场中占据一席之地。
当前,在变化莫测的汽车市场中,关停并转已成为一种不可忽视的趋势。2021您,标致雪铁龙集团和菲亚特克莱斯勒集团合并成斯特兰蒂斯集团,位居全球第四,旗下拥有标致、雪铁龙、DS、欧宝等14个品牌。今年以来,中国市场也出现了大规模的品牌合并。以吉利汽车为例,几何品牌并入吉利银河系列,银河的智能精品小车系列,极氪收购领克,由兄弟关系变成了父子关系。
品牌合并,能够节约成本、优化供应链管理、实现资源整合和技术创新,提升在全球市场的竞争。未来,随着汽车市场的不断发展和技术的不断进步,品牌合并或将成为更多车企的选择。
欢迎订阅微信公众号《汽车行业关注》,第一时间汽车行业内幕消息,一起说说汽车圈子那些事。欢迎爆料!微信号autoWechat
阅读量:0
*以上文章留言只代表作者的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与立场,如果你有更多的见解,欢迎投稿分享
4月1日,国内新势力品牌陆续如期对外发布2025年3月交付数据,这是2025年以来相对正常的交付月度,不再受到春节假期的影响。从交付数据来看,国内各大新势力品牌都交出了相对不错的成绩单,整体普遍实现增
3月31日,恒大汽车发布一则《内幕消息》,内容包括1、与相关附属公司有关的裁决更新;2、延迟刊发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年度之年度业绩公告;3、暂停交易。恒大汽车在公告中表示,上海市第三中级人民法
4月1日午间,针对小米SU7“在高速路上碰撞后爆燃致人员伤亡”一事,小米公司发言人官方回应。小米公司发言人表示:“2025年3月29日22时44分,一辆小米SU7标准版在德上高速公路池祁段行驶过程中遭
3月31日晚,赛力斯对外公布2024年年度业绩报告。报告显示,2024年赛力斯实现营业收入1451.76亿元,同比增长305.04%,创历史新高;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59.46亿元,同比扭亏;
“东风雷诺汽车有限公司”已正式更名为东风汽车(武汉)有限公司,雷诺股份有限公司完全退出股东行列,意味着,东风雷诺正式成为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