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微博还有微信
敬请关注
微信公众号
autoWeChat
今日,特斯拉官方微博发布了一段宣传视频,视频内容为特斯拉从概念出炉到打造基础架构;从零件测试子系统到整车测试视频。此外,特斯拉还官方发文:安全是我们设计特斯拉的首要目标。以下是全文内容:安全至上,始终是特斯拉所坚持的原则。以独特的设计将被动安全、主动安全和自动辅助驾驶技术有效结合不仅是保障特斯拉驾驶员和乘客安全的关键所在,也是保护道路上其他驾驶员和行人免受伤害的重要手段。特斯拉全系车型均使用超高强...
车辆经过碰撞安全气囊未弹出也是老生常谈的话题了,当然安全气囊是否弹出与碰撞角度及速度等有直接关系,但这也要在安全气囊功能正常的情况下,而在最近采埃孚天合安全气囊在美国遭调查,原因是可能存在汽车撞击时产生干扰电信号,致使安全气囊控制电路失效,安全气囊无法弹出的情况。美国国家公路交通安全管理局(NHTSA)已经对安全气囊供应商采埃孚天合进行调查,调查主要围绕安装在车辆上的采埃孚天合公司生产的安全气囊控...
日本汽车零部件巨头再陷数据造假问题,或涉及数百万辆汽车召回。因该零部件公司目前由一家中国公司控股,事件便引起广泛关注。据央视财经援引日媒报道,日本国内最大的汽车安全带供应商“日本均胜安全系统公司”涉嫌篡改数据,可能有大量存在安全隐患的产品流入市场,日本国土交通省已要求各家车企为大规模召回做好准备。报道指出,日本均胜安全系统公司对部分在强度测试中没有达标的安全带进行了“数据篡改”。今年4月,因内部举...
作为车身被动安全性的辅助配置,在发生碰撞的时候安全气囊的作用至关重要,安全气囊爆出的时候冲击力巨大,因此必须配合安全带使用才能达到效果。最近郑先生开车回杭州的时候发生交通事故,他坐在副驾驶的妻子就被爆出来的安全气囊给烧伤了,对此4S店经过初步鉴定表示:她没系安全带。郑先生的这辆本田雅阁是在杭州关起本田之田4S店购买的,车辆买了将近三年,现在还在保修期内,最近车辆发生了交通事故,从图片中可以看到,车...
近日,现代汽车集团开发了全新的前边中部安全气囊,这款气囊主要用来保护前排乘客和驾驶员,防止头部相撞,减少头部受伤的几率。这款气囊之前就被发明,只是量产应用得少。从图片中可以看到,这款安全气囊可以保护前排乘坐人员的肩膀和头部,中央侧安全气囊安装在驾驶员的座椅内,遇到撞击安全气囊就会展开,现代汽车宣称这款安全气囊可以将前排乘客碰撞的几率降低80%。相比同类型气囊重量要轻500克左右,由于气囊尺寸较小,...
在华盛顿时间5月16日,美国国家运输安全委员会发表一份报告指在3月1日佛罗里达州德尔雷海滩(Delray Beach)发生的一起致命事故中特斯拉公司(Tesla Inc.)的自动驾驶功能是意外的罪魁祸首。美国国家运输安全委员会(National Transportation Safety Board)周四表示,这至少是美国报道的第三起涉及驾驶员协助系统的致命撞车事故。 美国国家运输安全委员会的初步...
特斯拉一直强调要做全世界最安全的汽车,因此,特斯拉发布了2019年第二季度的新版Autopilot安全报告,增加对车辆起火事件的相关数据分析。据特斯拉公布的数据显示,开启Autopilot功能产生的事故,特斯拉发生交通事故的频率是523万公里/次。进一步统计,关闭Autopilot功能但开启主动安全功能发生交通事故的频率是350万公里/次;关闭Autopilot功能且关闭主动安全功能发生交通事故的...
据海外媒体报道,特斯拉获得来自美国公路安全保险协会(IIHS)的安全认可,该公司的Model 3首次获得了“最佳安全选择”称号。 日前,美国高速公路安全保险协会(IIHS),对特斯拉旗下的Model 3进行了多项测试,在所有八项测试中,包括车辆耐撞性、乘员保护、防撞功能和前大灯系统,Model 3均获得了“良好”评级,这是IIHS给出的最佳评分。据IIHS称,特斯拉的自动紧急制动系统表现良好,在 ...
据外媒报道,特斯拉自去年以来已经收到美国汽车安全监管机构至少发出了五份传票,要求获得有关特斯拉汽车发生车祸的信息。而当地时间周三电动汽车制造商特斯拉在面临监管机构调查时坚持其Model 3是“最安全“的。去年9月,在美国国家公路交通安全管理局(NHTSA)的五星级安全评级项目(5-Star Safety Ratings Program)中,Model 3获得了五星安全评级。对此,特斯拉也做出表示称...
据外媒报道,起亚在美国召回30168辆Telluride大型SUV,以替换第二排和第三排座椅上安装不正确的安全带总成。起亚在提交给美国国家公路交通安全管理局(NHTSA)的一份文件中表示,为在中东销售而设计的安全带组件“可能是无意中安装在”美国汽车上。这些安全带组件没有自动紧急束紧的安全带装置。起亚在文件称,没有没有自动紧急束紧的安全带装置“可能不能牢固地保护儿童约束系统”,增加受伤的风险,而且不...
据报道,宝马在美国市场召回约9万辆汽车,召回原因是车辆使用了高田的安全气囊,存在安全隐患。召回的车型涉及2000-2006款3系、2000-2003款5系及2000-2004款X5车型,包括M3和M5
日产奇骏作为日产汽车旗下一款畅销车型,不管是中国市场或是北美市场同样如此。随着现款车型出售多年,全新奇骏也将在今年实现上市。但让人意外,新车还未上市便被“安全评级”给予两星的评级。
为顺应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趋势,抓住产业智能化发展战略机遇,加快推进智能汽车创新发展,2月24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布“关于印发《智能汽车创新发展战略》的通知”, 根据《战略》,到2025 年,中国标准智能汽车的技术创新、产业生态、基础 设施、法规标准、产品监管和网络安全体系基本形成。实现有条件自动驾驶的智能汽车达到规模化生产,实现高度自动驾驶的智能汽车在特定环境下市场化应用。智能交通系统和智慧...
日前,美国国家公路交通安全管理局(NHTSA)披露召回公告显示,特斯拉将召回27,185辆Cybertruck电动卡车,涵盖了2023年11月13日至2024年9月14日期间生产的所有Cybertru
据外媒报道,大众集团美洲公司宣布将在美国召回144,092辆奥迪,为对前排乘客侧安全气囊传感器故障进行维修,美国国家公路交通安全管理局发布的消息称:此次召回通知于7月24日发布,主要涉及到2018款奥迪S5和A5车型,另外还包括部分2017-2018款A4车型。召回文件称,前排乘客座检测系统的连接线缆出现氧化,可能会导致软件无法检测到入座的乘客,使安全气囊无法正常运行。2017款奥迪A4的一位车主...
近日,据美国国家公路交通安全管理局(NHTSA)消息,因车辆仪表盘上制动、驻车和防抱死制动警示灯字体小于联邦安全标准的要求,或造成重要的安全信息难以被驾驶员发现,增加车辆发生碰撞的风险,特斯拉在美国正
7月2日,一小鹏P7车主杨先生向媒体反映,在正常行驶小鹏P7过程中,由于下雨天路面积水严重发生打滑导致交通事故,并且车头损毁严重,而气囊并没有弹出,随后该话题登上热搜榜单,引发大众舆论关注。据「181
日前,据媒体报道,丰田在北美市场因中控台安装错误导致前排副驾驶座椅的安全气囊无法展开召回近11万辆卡罗拉锐放,其中召回的车辆涉及美国市场的9.6万辆,及加拿大市场的1.38万辆。丰田汽车方面表示,涉及
11月19日,美国国家公路交通安全管理局(NHTSA)发布召回公告:特斯拉将召回321,628辆美国汽车,此次召回涉及部分2023款Model 3(生产时间:2022年10月19日-2022年11月5
车载安全气囊作为车辆遭遇交通事故时,减轻乘员的伤害程度的一项重要设施。但在日前,英菲尼迪品牌却因安全气囊无法感应引起车主的不满。
众泰汽车一大楼突发情况
今日多名网友报料,众泰汽车某大楼出现突发情况,一名男子爬上楼顶,消防员在现场开展工作。
2020-08-31 14:17:55了解详情
重磅!发改委拟放开汽车限购,全面增加车牌指标
中国汽车销量持续下滑,汽车消费趋势逐步下降,在这样的大环境下,国家发改委有望引导进一步放开限购政策,全面鼓励汽车消费。从网曝文件,国家发改委下发《推动汽车、家电、消费电子产品更新消费促进循环经济发展实施方案(2019-2020年)(征求意见稿)》,计划进一步扩大汽车等消费市场,促进循环经济发展,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文件中还详细讲述具体实施方案,在汽车领域共有9点支持条例。其中最为重要的是,限购城...
2019-04-17 17:36:07了解详情
雷克萨斯LM在日本本土竟属“进口”车型,售价2580万日元
丰田作为日本最大的汽车厂商,而雷克萨斯又是品牌旗下的高端品牌,意味着雷克萨斯就是一个日本本土品牌。但在日前,有消息显示雷克萨斯品牌下的最新旗舰车型LM在日本却成为“进口”车型。
2020-08-21 19:44:14了解详情
能量密度304Wh/kg!宁德时代电池技术实现突破
目前市面上的新能源汽车主要还是电动车,而续航是电动车的一大硬伤,问题的根本还是电动车所使用的动力电池能量密度迟迟没有突破性的发展,现在宁德时代传来了好消息,该公司研发出了电池质量能量密度达304Wh/kg的样品。宁德时代最新消息,该公司研发团队攻克动力电池正极和负极材料等关键核心技术,开发出比能量(质量能量密度)达304Wh/kg的样品,在国际市场上处于领先地位。业内分析认为,目前宁德时代的技术突...
2019-03-22 17:13:49了解详情
新交付!FF91又卖出一辆车
华为引望完成工商信息变更!朱华荣任副董事长
纯电动中型SUV!红旗天工06亮相
蔚来ES8被曝电门踏板断裂 !官方回应
沃尔沃官宣,前CEO回归
联系我们 老虎车网 电车报告 AutoBeta AutoTimes 报价宝
汽车行业关注所刊载内容之知识产权为虎传媒及/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等任何使用。